做太子妃的这件大事+番外(152)

作者:春上水 阅读记录

穗荷沉默不语,太后娘娘和公爷都有些急切,可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晚了。

“罢了,你去盯着些太宸宫的动静,待到兄长出来,便请来寿康宫。”

姜绪风晾了承恩公近小半个时辰,直到承恩公的后背都被汗水湿透,才放他进了两仪殿。

承恩公自是滔滔不绝,满口国家大义。强调西北战事如何重要,又拿出长辈的姿态来教育姜绪风,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北五万大军,都等着这一口军饷。

姜绪风便面无表情的听着自己这个舅舅口若悬河了半个时辰,眉尾轻轻上挑:“舅舅既然如此说,那明日便出发吧。西北战事吃紧,朕心中忧心,希望舅舅能为了西北百姓和将士们日夜兼程,救其水火。”

承恩公一口气哽在嗓子,咽不下去吐不出来,呛嗑了好几声,才面色难看的应了下来。

姜绪风睨着承恩公的背影出了两仪殿,转动了两下手上的扳指:“朕叫霍宇安排的人可都安排好了?”

“是,皇上,霍统领说一切都准备就绪,这次的几人都是从未出现过的生面孔。”

外面传来冬青通报的声音:“皇上,承恩公被太后娘娘请走了。”

“嗯,”姜绪风露出了一个嘲讽的笑,抬了抬手指,“退下吧,朕想睡片刻。”

承恩公面上一片悠闲之色,甚至还使唤着寿康宫的宫人,舒舒服服的坐在冰盆旁边,喝了一口手中的冰茶,才慢悠悠的开口问太后:“不知太后娘娘叫臣过来有何事?”

太后压着心里的火气,尽量平静着语气问道:“兄长之前不是说要呆在京城,怎么突然改了主意要去西北?送粮草这种事,哪里会劳动承恩公?”

宋兆像是没有听出太后言语间的嘲讽和怒气:“娘娘不必担心,西北战况其实并不如传回京中那般要紧,臣心中自有成算。”

太后眼睛微微一眯:“兄长是从何处得知的,假传军报乃是杀头的重罪!”

太后重重将手中的茶盏放在矮案上:“哀家与兄长说过多次,皇帝年轻,的确是宋氏的机会,可皇帝也从来不是顾念旧情的人。”

宋兆听到此处,眼中更加恼怒,他也没有刚刚的好脸色:“娘娘心中既然清楚,那便应该知道皇上想要集权,就容不得宋氏这样的家族。臣与娘娘呕心沥血,坚持多年,将一族的荣辱都系在皇上身上,可得来了什么,一个空有名头的爵位罢了。”

“如若不早早打断,难道娘娘想让宋氏败在臣与娘娘的手中么?”

宋兆一番质问,让太后突然就哑了火。先帝于宋氏来说,不过傀儡,所以太后一直都没有将先帝看作丈夫,比起皇室,太后心中还是更注重宋氏。

姜绪风虽为亲子,可始终还是皇族,是储君,是皇帝。从小这个儿子与自己就不甚亲近,为了宋氏的助力表现的听话乖巧,如今不是也露出了獠牙。

宋兆见到太后的无言,又立即接着道:“娘娘放心,臣行事有分寸,皇上也是臣看着长大的,只要保住宋氏不衰,臣自然也不会再跟着皇上‘掰手腕’。”

太后淡淡的瞥了一眼宋兆,重新端起矮案上的茶盏请啜了一口。

承恩公心中得意,他还是很了解自己这个妹妹,之前有宋氏她才能坐得稳皇后之位,如今同样也是为了她的太后之位。

承恩公是外臣,也不能在后宫久待。又叙话片刻,太后便让宫人送了承恩公出宫。

“娘娘......”穗荷姑姑瞧着太后冷肃的神色,以为太后心中不快,想要开口劝解。

太后摆了摆手止住了穗荷的话,叹了口气:“兄长已经有了别的心思,哀家在这深宫之中,再劝又有什么用处,随他吧。”

穗荷姑姑眼睛微微转动了几下:“娘娘,奴婢听闻最近卫宝林与宋宝林走得近,二人常在一处坐着。皇上既然心存芥蒂,娘娘不如另选他人扶持......”

太后却是摇头,她已有了新的盘算:“那卫氏小心思不少,出身又不低,你以为她能永远听话不成。别等着有了子嗣登了高位,反咬哀家一口。”

“是,娘娘想的周全。”

“宁云轩里如何了?”太后又问道。

“听说是病了,今日凤仪宫请安告了假。”

太后冷笑了一声:“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一点小事都没办好,就病了?”

宁云轩是静美人的住处,在皇宫内都是偏远的。此时屋内冰盆里的冰都化成了水,静美人恹恹的躺在床上,半晌也没动一下。

她的宫女从外面端来刚刚熬好的药:“美人,吴太医医术高明,美人喝了药,病也就好了。”

静美人转过头来,看了那药碗苦笑了一声:“放下吧,我得没得病你心里还不清楚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