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朕要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77)

作者:吹个大气球9 阅读记录

那种万金油鬼话,隔了那么长的时间,怎么可能还会记得呢?

谁特么会那么离谱,去记那种事情?

“我还记得。”陈光建自问自答。

项友义:“……”

“你那次说,因特耐特要怎么搞,要看国内的网络发展环境到了哪一步。

新的产业布局,是国先进还是民先进,一要看时机,二要看环境,三要和市场。总结起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你还说,想做大,和想尝试,又是两回事。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但大也有大的风险,小也有小的短板。选择上,还要我自己先下决心。

先有大方向和大思路,然后才能有具体的规划和策略……

说实话,我当时觉得,你要是没说这最后一句话,上面那些,全部通通是废话,没有一句有用的,但是加上最后一句呢,诶,这个水平就体现出来了。

你看,说得多好,没有大方向和大思路,确实没办法做具体规划嘛!”

陈光建一番话,说得项友义面露尬笑。

心道这个土财主,今天该不会是叫我来当耍猴戏里的那只猴子的吧?

正惴惴不安之际,陈光建忽然又话锋一转,“但是项教授,你知不知道,正是因为你这句话,让我今天收获到了此生为止,最宝贵的一个人才!”

是我吗?我又要加薪了?

项友义看陈光建的眼里,骤然间焕发出了明亮的光。

“就是这个小兄弟!”

陈光建一指梁鑫,“小梁他刚才,给我提供了一个了不得的思路,我才赶紧让人给你打电话,也让你过来听听,大家再一起研究研究,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搞头。”

哦……

项友义眼里的光,不自觉地就消散了。

他望向梁鑫,两个人淡淡对视一眼。

梁鑫很平静。

项友义的眼神,却更加的迷茫起来。

那今天陈光建叫他来,到底是干嘛的?

捉贼不像捉贼,作陪不像作陪的……

而且这个小孩要是这么小就敢骗到陈光建和叉叉投资公司的头上,那他这胆子,未免大得也有些夸张了吧?而运气,是不是又差得有点过头了?

第82章 拉扯(上)

“清蒸龙斑、蒜蓉粉丝扇贝、干蒸龙虾薄片配鹅肝……”

酒店的服务员提着外卖食盒进来,将一道道最多三分钟前才出锅的热菜,逐一摆放到梁鑫他们面前的餐桌上。掀开覆盖在菜品上的保鲜膜,露出盘中的菜肴,每道菜的不论色泽还是气味,都和三分钟前从酒店里送出来时,保持得几乎一模一样。

为了避免影响菜的口感,这群负责送货的员工们从酒店接到步光鞋业订单的那一刻起,就从头到尾地一直守在灶台前等着掌勺师傅收工。每道菜装盘后立马飞奔带出店,然后坐酒店的特快配送专车,从距离步光鞋业三百米开外的店门口,直奔此地而来。

每次配送,最多只带三道菜,只为防止放在保温食盒里的菜,气味会互相走窜。

哪怕只是短短不到三分钟,也绝不允许。

这就是陈光建为什么敢于指定这家厂区边上的小酒店,来承接他每年最多五六次的所有重要宴请,因为这家酒店的管理和服务,确实有独到之处。

而反过来讲,也得亏是这家店的整体业务素质够高够硬,办事从未有过纰漏。

不然以陈光建的脾气,哪天要是在招待贵宾时因为吃饭的这点小事情而出了岔子,他可是真的有胆子,亲自带人去隔壁酒店,砸了人家的招牌……

而隔壁酒店的老板,自然对此也心知肚明。

——按说遇上像老陈这样性情恶劣的客户,酒店本该明哲保身,直接婉拒惠顾才对。

可婉拒更不行,因为也会被砸。

加上老陈给得实在太多,那家酒店的老板,也就只能含泪把钱给赚了……

“像这样精致的线下服务,做互联网就强烈不建议去搞。我们最终要做的东西,还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结果和标准化的评价……”

梁鑫吃着精致的菜,在酒店送货服务员略显好奇的目光中侃侃而谈。

哪怕他其实并不想说太多,可问题是陈光建并不愿意放不过他。

在跟项友义滔滔不绝了一番梁鑫的那套“滚雪球—垄断—割韭菜”的互联网拓荒终极战略思路体系后,陈光建紧跟着就故意引导项友义,对其中的一些操作细节提出了疑问。

对做生意的人来说,这差不多就属于当面打听商业机密的性质了。

而项友义也相当配合陈老板,在得到陈老板的默许后,问梁鑫的每个问题,都问得相当刁钻和深入。陈光建见项友义上道了,便干脆退了出来,变回吃瓜群众。

让项友义和梁鑫直接面对面碰。

好在梁鑫的实际功力,也完全不输三流大学的文科教授,和项友义鬼扯起来,完全足以半斤拼八两,甚至隐隐还有两分能拿捏住对方的余力。尤其当喝了点酒后,那劲儿一上来,简直是话越多越正确,越正确越空虚,越空虚越无敌……

总而言之,要商业机密没有,要理论废话,要多少筐给多少筐。

“……形成收割条件和收割环境后,随后需要考虑的,就是收割效率和收割成本。

效率要提,怎么提?就是不能搞太多的个性化服务,服务流程一定要精简,但服务质量,只需要维持在用户可接受的最低平均线上即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次数的服务,点对面的服务才能充分落实下去。

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前期持续投入的成本,也从根源上降下来。

像这样的服务,从酒店到用户家里,得派多少个服务员?多少辆车?每辆车每天为此付出的油耗是多少?还有其他损耗是多少?”

酒店的服务员退出后厅时,看到梁鑫已经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哪怕这些东西都不需要我们来负担,但一套系统要维持下去,肯定总有一些地方,是需要我们持续付出成本的。那我们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能少花钱的地方,尽量不花钱,能不花钱的地方,尽量再赚点钱。前期烧钱,圈地跑马,后期节流,抓紧吸血,吸饱了就跑!

今天我烧钱不眨眼皮,明天我捞钱不讲人性,这才是互联网生意的奥义!

要知道,市场风向没有常势可言,今天火热的赛道,说不定明天就凉了。所以做互联网,不但要出手快,收手更要快!”

“那按你这么说来,未来能滚的雪球岂不是越来越少?互联网热闹一段时间,还是要走向衰落的?如果这样的话,互联网这个生意,还能算是历史的大趋势吗?”项友义问道。

“这个情况,就得看你怎么去理解了。”

梁鑫没说是,也没说不是,依然耐心地跟项友义耍着玩儿,毕竟他现在也搞不清楚,陈光建喊项友义过来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有些话说得过于直白了,梁鑫是真的很担心今天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总不能这么大好的局面,到头来就混一顿午饭就回家吧?

就算这顿饭确实挺不错的……

“项教授,你是教这个的,你也知道,世界是一直在变化和发展的,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项目,都会经历由弱而强、由盛而衰的过程,谁都逃不过的。微观上,一个互联网项目是这样,宏观上,整个互联网行业,早晚也都是这样。

但是这些,跟我们想利用互联网来赚钱,有直接关系吗?其实并没有?最多是敦促我们,尽快把该挣的钱装进口袋里,这样等到寒冬到来的时候,我们才不用在冰天雪地里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这样做或者那样做……”

“道理是没错。”项友义道,“可具体的呢?你说半天,也没说清楚,哪个雪球是可能滚大的,哪条你所谓的赛道,是保证能挣到钱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