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27)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王浩回到了办公室都感觉浑身轻松,他第一次正面儿的谈起了东港实验事件,对象还是一名省电台的记者。

所以再回到办公室以后,他明确的说了一句话,“东港的事情,不是我的问题。”

简单一句话,引爆了办公室的热情。

之前办公室里的人针对舆论消息都是闭口不谈,他们只是各自刷的消息,偶尔会担忧的看一下王浩,现在王浩主动提出来,他们就可以自由讨论了,朱萍直接站起来说道,“这个事,王浩刚来我就知道和他没关系,王浩多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出现那种低级错误?”

“即便是数据出错,当时王浩只刚博士毕业,数据的工作不可能交给他一个人。”

这句话说差了。

材料实验室的数据工作,主要负责人就是马文钧和王浩,也正因为能担负一部分的数据工作,而不像是博士生一样,只是负责一些边边角角的任务,他才会选择加入材料实验室。

其他人也都议论起来,“肯定是东港材料实验室的问题,数据出错,为什么三个月都没有找出问题?”

“如果一般的数据出错,一两次实验就能看出来了。”

“去年不是有一个吗?说是化工实验室,数据都是编的。导师指导博士生编数据写论文。”

“材料实验室是好地方呀,富的流油,科研的最顶层、贵族,一个项目就是几千万。”

“顶尖儿的才富的流油……”

这是实话。

国内高校所属的材料相关研发部门,经费就是成金字塔型的,最顶尖的材料实验室,可以说是完全不缺钱,而普通实验室就是最底层,想申请个小项目都很困难。

西海大学的纳微实验室处在中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想申请大项目还是不容易。

王浩跟着办公室的人聊了几句,同时也在手机通讯软件上,和苏映雪说了几句。

他们才刚加上好友。

王浩找苏映雪帮个忙,和企鹅的代表谈判,苏映雪相对他来说要专业的多,肯定能谈下来更多的赞助,他的想法是给苏映雪几个点的分成,就等于是找中介做谈判了。

但是,苏映雪坚持不要分成,只是说谈好以后,让她请吃一顿饭。

这让王浩感觉不好意思,人情往往是最难还的。

在和苏映雪说了几句后,对方的一句话倒是让王浩摸不到头脑,“夏教授有事情找你,但他不好意思开口,我也不好说什么。”

“等和企鹅那边谈好,请我吃饭的时候,顺便叫上夏教授吧。”

夏国斌有事情找我?

王浩有些摸不到头脑,还是回了两个字,“好的。”

……

东港大学。

沙勉之正和两个计算机学院的教授一起走的。

他手里拿着个手机,嘴里一直说个不停,“我早就说过了,王浩就是绝顶天才,结果学校竟然和他解聘了,都不知道是在想什么。”

“这个是学校做的太过分,看看网上说的是什么,科研工作者就要有更宽松的环境。”

“科研出错不是很正常的吗?就算是出错了,也应该正常看待。材料实验室多少个大项目,损失一千万很多吗?”

“现在好了,损失倒是损失了,天才也去其他大学了。”

沙勉之边说着,又刷了一条继续道,“看看这个说的,对待科研工作者就是应该更宽容,前沿探索性的工作,错误比正确要多的多。”

“要是过科研出错就被辞退,以后就没有人做研究了,像咱们这种都直接辞职好了。”

旁边的两个教授也听着点头,“是啊,我昨天看了王浩接受采访的整个视频,那两个函数塑造的真好,都不知道是怎么想出来的。那到底是个什么大脑构造,才能想出那么诡异的判定函数?”

“这种天才真是几十年难得一见,结果就被学校解聘了。”

三个人一边说着一边走着,正巧路过材料实验楼门口。

沙勉之扫了一眼,对着门口行了个嘴礼,“我呸!”

“都怪材料实验室这群人,要不是他们,王浩怎么可能会被解聘?你说说,邀请王浩一起做研究,结果出错了,都怪到王浩身上,还找学校把他辞退,是人干的事儿吗?”

沙勉之的一句话,说出了很多东港教职工的想法。

这件事传开,好多人都知道了。

最初是材料实验室邀请王浩加入了研究中,王浩的博士论文非常优秀,还获得了‘钟家庆数学奖’提名,只是最后没有被选中而已,即便如此,也有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而留校东港本身就代表着极为优秀。

结果研究出了问题,说是王浩责任,学校把他解聘了?

不管责任是不是王浩的,事情从头到尾梳理一遍都感觉很怪异,就好像请人帮忙一起来做题,最后题没有做出来,白白耽误了时间,即便是对方的责任,也不能因此责怪对方啊?

合金材料实验室。

马文钧坐在椅子上,眉头紧皱看着新闻。

周晓龙则在一旁焦急的刷着手机新闻,焦躁的走来走去,连他也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

马文钧找出那篇最初引导舆论的文章,“这是《新闻周刊》?怎么突然就提到那件事了?”

周晓龙摇头,“谁知道那个发文的家伙是怎么想的,我最开始还以为他是想黑王浩了,结果舆论转向有些不对劲,怎么就变成给王浩开脱了?”

“开脱不好吗?”

马文钧都听的有些恼怒了,他越发觉得周晓龙就是个猪脑子,还是耐着心思解释道,“不管是开脱,还是其他什么,最好就不要提这件事。”

“是,我知道。”周晓龙烦躁的点头。

马文钧道,“必须联系这个记者,让对方删除报道。”他说着干脆给陈建林打了电话。

这种事情,他们可没有门路,也就是陈建林门路多,才能找到发布内容的记者。

陈建林确实门路多。

当意识到舆论不太妙的时候,他马上找人联系到了侯立军,说是希望对方删除报道,理由是……不能给有成果的‘数学之星’王浩抹黑。

过去的也就过去了,合金实验室、东港大学都不在乎了。

侯立军听到电话里说的都有些不可置信,以一个新闻媒体的直觉,他下意识的就觉得事情不对劲。

网上的舆论转向倒是没什么,但东港大学找关系打电话过来,想让他删除报道,还说什么不能给王浩抹黑?

这件事情太诡异了。

如果换做是西海大学,或者是王浩本人才是正常的。

“这件事有问题啊!”侯立军立刻意识到了,但同时,他觉得自己根本什么都不用做,直接就回复对方说,“我发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你们仔细看看新闻,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侯立军放下电话以后,就看到了北疆电视台发布的最新消息,“王浩正面回应东港实验事件。”

里面就是一段电话采访录音,意思可以总结为,“王浩确定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出现过数据错误。”

这条新闻立刻引起了舆论新一轮热议。

许多人都认为王浩肯定会针对事情做出回应,完全没有想到王浩的回应是这样的,他根本没有提及什么‘科研工作者是否应该有更宽松的环境’,而是明确表态说东港实验事件中,他没有出现数据错误。

这说明什么?

“王浩教授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就是背锅侠!”

“想想也是,当时王浩教授才刚博士毕业,怎么就能在一个几千万的项目中担负完全责任呢?”

“有内幕、肯定有内幕!”

“深挖!这就是迫害科研工作者啊,明明是其他人的责任,却让一个不相干的人背锅!”

“原来是这样。我就一直很奇怪,王浩教授在东港大学的时候,做数据都会出现低级错误,怎么到了西海大学,就一路完成各种成果了?”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