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意(39)

作者:俗笙 阅读记录

止意小声跟祝明渊嘟囔:“说好的龙生龙凤生凤,老四老五都能造反了,老六怎么这么怂?”

祝明渊一噎,细想也没毛病。

“五皇兄,你——啊!”

六皇子才刚开口,就被赵鸿翎猛地一拽,当即发出一声惨叫。

说时迟那时快,祝明渊迅速握住被止意塞进手里的暗器,反手掷向五皇子的方向,一支刚好划过他掐着六皇子脖颈的手腕,另一支向下刺进他的膝弯,赵鸿翎瞬间便松了手跌倒在地,被围上来的将士擒住。

至此,京城之乱平定。

紧急反应完的祝明渊下意识抬头看了一眼,止意忍笑戳戳他的手心:“怕什么,我可什么都没干。”

没看到天色有何变化的小侯爷松了口气,紧紧拉过他的手:“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止意懒懒答道:“噢,都听你的。”谁叫你长得这么好看。

芝兰玉树,朗月入怀。

我看到你的第一眼,便忍不住靠近。细看时,才辨出你是我此行的变数。

清除那段记忆,是打算顺势忘了你。

可你再次闯入琼海,我看你的第一眼,依旧心绪杂乱。你睁眼看向我的那一刻,我方知自己为何而来。

那时我就在想,或许,人族没有我想的那样糟糕。

至少,你特别好。

--------------------

第16章 尘缘

京城之乱已是半月前的事。

舒妃谋害皇嗣,打入冷宫,终生不得踏出冷宫一步。五皇子赵鸿翎贬为庶人,以谋反罪关押大牢,永康帝赐其鸩酒一杯。四皇子赵鸿衿亦从玉牒中勾去名字。

容贵妃以教子不严为过,自请降为容妃。六皇子赵鸿野因隐瞒三皇子病逝真相,责令闭门思过半年。

在大理寺和刑部共同审理之下,大皇子赵鸿轩与三皇子赵鸿肃薨逝之因也终于得以真相大白。

大皇子战死后,从南江提拔进入兵部的官员多半都被彻查,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处斩的处斩。

接连失去几个儿子的永康帝熬白了头发,半点没手软。

十日前,二皇子赵鸿瑜在御书房与永康帝彻夜长谈。

天光亮起,舍去皇子身份的赵鸿瑜离开京城,带着被皇帝藏了很多年的鲛珠,远赴琼海。

五日前,平姝长公主赵绾请旨离京回江南封地,无意中在永康帝面前提起南江之事。

当日夜里,永康帝传召靖安侯父子入宫。两日后,靖安侯带着夫人虞筝,领兵一路护送长公主回到江南,后转至南江大营,处理镇国将军谢晖的后事,以及南江军营的诸多事务。

这些止意都听雪六说了,听完就问祝明渊:“你爹能带虞夫人离京是好事,那皇帝喊你过去说了什么?”

不成想小侯爷竟是叹了口气,少有的露出点少年气:“我向陛下请辞,原本入大理寺就是为了大皇子的事,如今一切事了,我其实不想入朝堂。”

朝中正值用人之际,他不想,永康帝却是不会轻易放他走。

在靖安侯的左右调和下,两相让步,待靖安侯亲自处理好南江之事,永康帝会另指一位统帅去往南江大营,祝明渊则领了南江副统帅的职务。

他虽年轻,但在此次叛乱中行事果决,力挽狂澜,加之这些年来本就在西北军和南江军中有些威望,朝中异议声便都被靖安侯骂了回去。

用靖安侯的话就是,“本侯跟陛下二十多年的交情,刀光剑影里手把手趟着血走过来的,陛下敢放手把重兵暂托到我们父子手上,你们这些叽叽歪歪的书生再看不惯就自己求陛下收回成令,净说些没半点用的屁话”。

再说起止意跟小侯爷私定终身的大事,想来也是小侯爷准备工作做得够早,靖安侯夫妇二人对止意简直没法再满意。

虞夫人更是拽着止意去旁边,偷偷说了些诸如“明渊话少,你莫嫌他无趣”此类乍一看心疼儿子实为打趣二人的话。

好好安葬了虞青,又送靖安侯夫妇出了京,如今整个靖安侯府就只剩他们两个主人。

雨竹轩里,止意挪挪身子枕到他腿上:“皇帝不肯放你走,要不我去吓吓他?”

祝明渊抽走他举在脸上的书:“不用,去南江也好,离琼海不算远。躺着看眼睛会不舒服。”

“你说的是你们人族,对我们鲛人又没影响。”止意想把书抢回来,小侯爷用胳膊压着不让他起来。

祝明渊把书远远丢开:“歪理邪说。”

止意怪笑着挣扎坐了起来:“你喜欢烟花吗?”

祝明渊拿不准他怎么突然换了话头:“嗯哼?”

止意伸手圈住他的脖子:“刚看话本里写小将军带着探花郎在荒地里放烟花。”

祝明渊:“所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