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红杏枝头春渐悄(4)

左近的府邸是晏殊大人所有,晏大人原为宋祁的老师,罢相之后,师生情谊也断了,后来搬走了,便更显得凄凉。

所幸我也是个不好动不好热闹的人,整日只在园里走来走去锻炼身体。宋庠大人受了宋祁的嘱托,倒常常派人来问候。说来惭愧,对于这位伯伯,我竟从未见过他面。

宋祁春天时候到了成都,每七八日便有一封书信寄来,我每两三封回一次,没有那么多事可以说,信中所言,无非花又开好了,比去年多了两三枝,朝中哪位大人又被包龙图弹劾了,宋庠大人又升官了……

及至后来,我所幸在他信上写上“已阅”,然后回寄于他。

丫鬟吃吃笑,说我胆子大了。

我心里一凛,才发觉自己早已忘了最初的信念,如今我所作所为,难道不是恃宠而骄吗?

仔细想了许多个夜晚,不禁一声长叹,忧从中来。

我大概算不上对他动了什么心,但这样朝夕相对许多年,不知不觉已将他当成了亲人。他是我腹中孩子的父亲,自有这层关系,我与他之间,便再不是能随意分散的两个个体了。

重阳节那天,折腾了大半个时辰,总算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立刻有人修书八百里加急送往成都了。

我累得不想睁眼,瞥了那皱巴巴的小孩一眼,无限失望地睡了过去。昏昏睡了半天,醒来之后,再看那孩子,竟已白白净净的,玉雪可爱。

“这是谁的孩子?”我诧异问道。

丫鬟笑道,自然是奶奶的。

诶,怎么才半天就变了一副模样?

他眼睛还没睁开,小拳头紧紧握着,看上去,似乎会像宋祁多一点。

我戳了戳他的脸蛋,手上触感软软的,心里也不禁一片柔软。真是种奇妙的感觉。

我忍不住想笑。

不久之后,宋祁的回信来了,给这个孩子取名“宋稹”,我看他纸上比划微颤,一那又过长,想必下笔时很是激动。

“念卿甚切,保重身体,天寒添衣,早日相见。”

我正看信,忽觉手上一紧,却是信角被宋稹拉住了。我低头看他,他也抬头看我,小孩儿,一双乌溜溜的眼睛跟他爹爹像了九成九,长大了怕也是个多情种子。

做完月子,我才踏上入蜀的旅程。

和当时他入蜀的行程一样,当日他信中所说诸般场景,我今时又重温了一遍。

如此走了许久,到达成都时,我们分别已经将近一年了。

他亲自来接我,大庭广众之下,竟毫无顾忌地将我拥进怀里,我心中一震,酸酸麻麻的说不清什么感觉。

许是父子天性,宋稹对宋祁一点都不怕生,很快地接受了这个父亲。宋祁拉了我的手,一路招摇过市,同我说着这里的民风民俗,看来这一年,没有我在身边,他也过得很好。

天府之国,歌舞升平,对吃喝更是十分讲究,他到了这里,简直如鱼得水,更是兼职当起了大厨,津津有味地同我说起川菜的诸般好处。

我在府中走了一遭,发现人人都胖了两三分,看来蜀地着实养人。府中的歌姬舞姬见多不见少,果然蜀中多美人,他喜新不忘旧,倒是种马本色。

夜里缠绵不说,他拉了我的手,同我说了许多话,我静静望着他,心想这么多年,我终于是认命了。

若当年上元夜,我没有喊出口那一声“小颂”,我的命运又会如何?像小颂那样,成为宫里无数冤死亡魂中的一个,还是老死宫中,在唱白头吟?

无论如何,不会比现在更好了。

当年小颂为我顶罪而死,心灰意冷,却终是到了万木回春的一天了。

我闭了眼睛,在他怀里睡去。

在成都这段时间,无疑是快乐的,远离了朝野斗争,成都便似世外桃源,宋祁才华惊艳,于治世安民也有一套。他喜好宴游,于士族子弟往来甚密。他治理有方,也得百姓爱戴。能够描述他在蜀乐趣的,大概便只有欧阳修的那篇《醉翁亭记》了。

宋祁好游乐吃喝,每有所感悟发现,必然记述下来。那后来许多岁月,侍墨的人都只有我一个。许多个日月,终著成一部《益部方物略记》。

那一日,也是在冬天,成都难得地飘起了大雪。宋稹摇摇晃晃地跑来跑去,一把抱住了我的小腿,奶声奶气地喊:“娘……”

我弯腰抱起了他,食指竖在唇上,轻声道:“嘘……不要吵了你父亲。”

屋里的火炉烧得正旺,不同于外面的冰天雪地,屋里一片暖浓春意。美貌的侍妾还伺左右,宋祁展开纸草,用纸镇轻轻压住,如那日给宋庠回信一般磨墨濡毫,他微低着头,两鬓已有霜华,却更见风骨,眉眼比年轻时少了三分轻佻,抬眼相望时,却是道不尽的脉脉柔情。仿佛是万丈海底深处的那一缕月光,静静地落在一方寒石上,蓦地有一种微凉的暖意。

随宇而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