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她总沉迷于事业+番外(648)

作者:軒十一 阅读记录

这四大学院,除了文学院只能选定其中一门学科之外,其他三大学院可以只专精一个学科,也可以选择两个或三个学科,至于再多就不允许了,毕竟贪多嚼不烂。

在第一批学子们进入初级三级后,夫子们便会开始着重挖掘自己班上学生都具备哪方面的天赋,以做到心里有数。

不过在初级学业考核通过后,想选什么学科进行学习,夫子也只能起到一个讲解各学科都会学到什么用到什么地方和建议学哪个学科的作用,最后的决定还是在学子们自己手上。

每年义学都会新招一批夫子来满足学院对夫子的需求,所以义学每一位先生都是和自己班里的学子朝夕相处了三年的,大部分学子也会认真去考虑夫子的意见,自然也有只想要考科举的。

这样的夫子也不会干涉。

正如下棋,一旦选择了,那就要落子无悔。

要说的是义学中还有不少在长年累月间喜欢上教书育人,放弃考科举的。

当然这些人当初考科举的初衷也只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对当官并没有太大的热衷。

现在他们在皇后娘娘筹建的义学里教书育人,钱财不缺,逢年过节都会发下来很多吃用的东西,头顶上又有皇后娘娘罩着,这都已经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了,还费劲考科举干嘛!

卫晞:“这个结果我也是没想到!”

第351章 那位端坐在巍峨宫廷内的人【二更】

义学内各学科百花齐放,各学科自然也要有先生来教导。

文学院还好,先生是现成的,商学院工学院和农学院的先生就要从民间和别处找寻了。

这么一来,除了从民间找寻来的先生,不少衙门又被温久铭扯着皇后娘娘的大旗给筛选了一个遍。

司农署的几位司正,户部的一些小官吏,工部的一些匠人管事,通通都有了一个副职。

那就是除了在自己衙门的工作之外,还要兼任义学三大学院的先生。

被找到的这些人没有多做考虑就点头同意了。

一来他们也没能想到自己这种底层小官还能有当别人先生的这一天,心情难免激动。

二来若是做义学的先生,他们还能收到义学发放给他们的月银,只是把自己已经做惯了熟能生巧的工作交给学生们而已,又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一来,一个月就能得两份月银,岂不美哉!

但也有一些只有女子才会男子鲜少会去学的技能。

譬如刺绣,织布,裁衣。

温久铭在奏折上请示过卫晞后,去了一趟桃源镇,从桃源镇学堂的织造院里请了先生过来。

‘顺便’又从旁边织造院里请了几位先生。

卫晞听说后,摆摆手,“随他。”

高级课程一级二级是学习和领悟,第三极则是自己往深了钻研。

义学四大分院开设成功后,其他分院便开始一一效仿。

大雍各行各业的人才在悄然间高度集中起来,同时又由这些人才教导给更多的孩子各种技能。

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

**

与此同时,桃源镇医学院中的学子们在经过五年时间的学习也终于通过考核出师。

医局开始筹建。

因着医局和军事学院中的医兵分院还有合作,医局的总部最终被卫晞拍板设立在军事学院的隔壁。

医局工分两大院系。

医院主治病,药院主药材。

医院又分儿科,骨科,外伤科,内府科,妇人科等,另有专门的制剂科,针灸科,推拿科,甚至是疾病预防科等。

药院主管医局所有药材种植园和药材商渠道,甚至包括药材运输,供给。

有了义学和军事学院在前面领路,医局可以说少走了很多弯路,筹建的速度也要快得多。

医局总部建造完成,大雍各地的医局分部也纷纷开始建造。

大雍百姓们对医局的建立要比义学的接受度还要更高。

这也在卫晞和宗胥的设想之内。

如此一来,医局分部的成立,首当其冲收到冲击的便是民家医馆。

医局的大夫都是御医教导出来的,医局的看诊费要比民间医馆低,一般的大夫只需要五个铜板,医局的药钱也比民间医馆低了差不多一半。

更甚至,医局在建立之初,还会给当地的百姓免费检查身体,宣讲疾病预防。

这一桩桩一件件做的实实在在的事,都让医局在大雍百姓的心里扎下了强健的根。

受了伤得了病,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医局。

那些民家医馆的大夫为此跳脚,但也改变不了大势所趋。

一部分大夫眼见自家医馆门可罗雀,干脆关闭了自家医馆,转而在通过考核后成了医局的大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