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她总沉迷于事业+番外(649)

作者:軒十一 阅读记录

也有一部分大夫感觉到了危机,不过没有选择关闭自家医馆,而是选择了更加努力钻研医术。

冲突也逐渐消弭于无形。

**

元熙五年,大雍江岚州发生瘟疫。

江岚州是大雍南部第二大州,人数多达上百万。

瘟疫一旦大规模爆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几乎是无法想象。

当地医局分部第一时间控制住瘟疫蔓延的速度,在发现无法解决瘟疫的时候,在当地官府还没能反应过来的时候,第一时间通过大雍快运的内部专线上报给了医局总部。

医局总部根据当地医局分部对瘟疫症状的描述,第一时间整合出一个二十人专攻瘟疫的队伍前往江岚州。

同时又有药院从各地飞快调拨而来的大批药材紧随其后,另有源源不断的药材还在陆续调拨往江岚州。

药局总部也派发往各地医局分部一道信件,信件中阐述了江岚州的瘟疫症状描述,并希望对此瘟疫有把握的医局分部大夫前往江岚州驰援。

一时间大雍各地医局分部的大夫,几乎每一个分部都派出了一个队伍前往江岚州驰援。

短短三个月时间,原本很有可能会大爆发的疫情被彻底消灭。

而这个时候,聚集在江岚州来自医局总部和各地医局分部的大夫已经达到两百人之多。

而且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药院调拨的药材几乎是每一天都会送来,其中一些最为必需的药材更是一天都没有短缺过。

直到这个时候,不管是朝廷百官,还是江岚州和江岚州周边的百姓,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一旦出现瘟疫等人灾时,医局能够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他们随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大雍帝都尚京城内的巍峨宫廷。

他们没有忘记,这医局的计划,是当年还仅仅只有十七岁的皇后娘娘提出来的。

在之后的这些年间,医局并没有跟义学和军事学院一样直接筹建,而是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不着痕迹地准备着。

直到做好了准备,才开始筹建。

然后一举惊到了世人。

**

元熙六年。

各地义学出现了一大批考核成功,被院长准予结业的学子。

文学院中的学子或考科举,或继续做学问,或成为义学的先生。

农学院的学子或是直接被举荐到司农署,或是继续在农学院的农学研究院里继续钻研,或是被朝廷委派为农学博士,根据自身所学前往大雍各处指导百姓种田增产。

工学院的学子有的进了工部从不用经过科举的低级官吏做起,有的依旧留在学院,有的则是自己或是跟同窗合伙开了作坊。

商学院的学子也有进户部的,但更多是自己做生意。

他们全都来自义学,都曾被同一位先生教导,都曾互相指导过对方的功课,曾同吃同睡。

那么等他们出去后,不管是做官也好,经商也罢,依旧会记得他们曾经是同窗。

三年时间的相处,他们都已经明白,士农工商,又有谁是高低贵贱呢,只不过是选择不同罢了!

第352章 石卷不朽【一更】

元熙七年。

尚京义学的农学院里,传出来一个好消息。

虽然早在多年前,皇后娘娘研究出来的肥料已经大大改善了大雍农田的土质,粮食的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想要把产量再往上提一提,就不单单只是改善土质的问题了。

要从地里种的庄稼上面找原因。

农学院中不少选择留在农学研究院的学子,就有不少是专门研究这个的,

如何让庄稼更强壮,更能抵抗病虫害,更适应各类土质,甚至是抗旱抗涝,都是他们的研究方向。

而他们的这些研究,也得到了义学,或者说是皇后娘娘的大力支持。

人力,物力,财力,只要有需要,通通配齐。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究,农学研究院的一个研究专门研究小麦的小组,终于研究出来一种更为壮实且产量更好的小麦品种,生长在农学研究院试验田里的一亩新品种小麦,产量达到了五百斤。

要知道往年种在上等田的小麦,最高亩产也不过是三百斤,中等田两百斤多一点,下等田更是只有一百多斤。

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收获的粮食仅仅能够填饱肚子。

产出来的小麦和研究报告被送到宫里,经过司农署带着大司农确认无疑后,次日陛下的圣旨和赏赐就下来了。

除了宅子金钱,最让人眼红的还是一道田丞官的虚衔。

虽然只是一道虚衔,但这可是自从当今陛下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封赏。

有了田丞官的封号,他们不光每年都能领到朝廷发放的俸禄,更是可以见着三品以下的官员不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