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萧雯的一生(46)

作者:文小琼 阅读记录

当时,A非常感动,之后却很内疚,内疚到自责,觉得自己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这么大的人了,还要父母如此地担心。后来,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她都不敢和妈妈说,因为内疚感让她很难受,为了避免自己对妈妈的内疚,所以她尽可能的避开妈妈,所以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家里说。

02

B和父母逛商场的时候,看到有钢琴表演,就觉得挺好玩的。父母看孩子好像对钢琴有点兴趣,就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还给孩子报了培训班。

但是,B不大愿意用玩的时间来练钢琴,父母就开始流泪控诉:“你看家里省吃俭用,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学习,我们赚钱也不容易,钢琴这么贵买回来,你说不练就不练了,我们那么辛苦培养你,我们容易吗?”

很多的父母,往往会用这种方式催化了孩子的内疚感,用内疚感去控制这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会内化这个部分,在他其他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容易把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认为都是自己不好而造成的,他就会常常的感到内疚。

03

C在学校因为成绩不好,家长说:“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养你有什么用!” 实际情况可能是,该家长小时候没能在学校中表现出色,并且因此感到内疚和沮丧。在自己孩子未取得理想成绩的事实面前,将自己的内疚,沮丧或者愤怒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受到加倍的沮丧和愧疚。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要么接受愧疚感,加倍努力地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当然,也有可能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学业上的成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一种无论怎样努力都注定失败的信念。更有极端者会在这种愧疚和绝望中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

04

D小时候和弟弟妹妹们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D经常为弟弟妹妹们无法得到母爱,感到深深的自责。成年后,他努力让这个家变得更好,无条件地帮助家人。

幼年时,为弟弟妹妹无法得到母爱感到内疚,实际上是对自己无法得到爱的自怜。成年之后,他仍然保留了幼年时的早期经验:一旦自己心里有内疚感、罪恶感,便会通过向别人付出来让自己良心安宁。但这并不是真实的爱,而是一种起源于心理失衡的操控,通过不断让别人感到亏欠,从而“捆住”对方,使对方离不开自己。

内疚者的初衷,是获得很多很多的爱,但他们的行为却如同黑洞,让所爱之人不堪重负。

以上,对“内疚”的探讨其实是在谈原生家庭对我们道德感造成的影响。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后天环境中习得的。而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愧疚感和负罪感,都能在家庭教养的环境中找到或多或少的线索。

1、人为什么会产生内疚感呢?

心理学家克莱因认为,婴儿在刚出生的头三个月,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会感到非常的满足,因为妈妈的□□会及时出现。

但是渐渐的,婴儿会发现当自己饿的时候,妈妈的□□并不总是会及时出现。这个等待的过程,就会让他感到绝望,焦虑和愤怒。

婴儿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破坏性的冲动,幻想着要毁灭这个妈妈,所以当妈妈的□□出现的时候,婴儿可能就会用撕咬的方式去弄疼妈妈。这时的婴儿是在释放他们愤怒的情绪,实施攻击和报复。

由于小婴儿分不清现实和幻想,他会认为在幻想中渴望的事情真实的发生了,他以为他毁灭了妈妈。这时候,孩子又会生出一种恐惧,出于对丧失爱的客体的恐惧。因为他恨的这个妈妈,也是她所爱的妈妈。

最初的内疚感,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克莱因认为,这是一个人最初的内疚感的来源。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发现我们对自己所爱的人,有强烈的恨意或攻击性的冲动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担忧和内疚,婴儿也是如此。

内疚虽然让人难受,但是内疚也有好处。克莱因认为,内疚的作用是用来整合爱与恨的。

合理的内疚是一个人的良知,我们需要通过内疚来测量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因为这些内疚感,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对亲近的人造成伤害。

那如果说合理的内疚,具有整合爱和恨的功能的话。那过度的内疚,就会让我们不断的进行自我攻击,最后关系的痛苦和疏离。

2、为什么有人会有过度的内疚呢?

佛罗伊德认为,人有本我,超我和自我三个部分组成,只有这三个部分协调统一,才不会产生冲突,不会出现心理问题。

上一篇:二饮红影 下一篇:综凭心而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