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82)

作者:吓我一跳 阅读记录

他第一次来战后城市, 确切地说,是战争中的城市。

同伴对他的兴奋冷眼旁观,冷静地告诉他两点:一,炮火就在八公里外,你眼前看到的和平是假象。是当地人怀着对生活的期许和向往,努力营造的和平氛围而已。二,离开大马士革,你会看到战争带来的真正的荒凉。即将经历的,会让你的心理发生变化,对大快朵颐、斤斤计较、荒废时间的自己感到愧疚,对苦难中的人感到抱歉。

尹小航对同伴的劝诫置若罔闻。他忍不住打量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的脸,男子都有深邃的五官,女子都有堪称完美的脸型轮廓。

他在每家商铺门前逗留,不放过跟商铺老板交流的任何机会。

同伴年长一些,跟在后面,帮他拍照。

大马士革的落日闻名于世,在战乱前是这座城市的“卖点”。虽然炮火摧毁了很多人的家,也使大马士革的旅游业遭受重创,但落日并未因此褪色。

夕阳余晖穿过那扇□□风格拱门,尹小航在门前被人叫住。

西亚年轻女孩的五官,显得大气而圆润。这个女孩没有包裹得密不透风,她用英语跟尹小航打了声招呼。

尹小航回头看,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女人,年长些的女人对尹小航说了一句话,他没听懂。

年轻女孩会说英语,问他是不是来旅游的游客。

同伴正举着摄像机:“Yes,he is.”

女孩介绍道:“She is We are froTurkey.”

尹小航报了国籍。

双方互道姓名,女孩又问他instagra号。

寒喧一番后,女孩妈妈说:“Maybe you could et her in Turkey next ti.”

同伴把这一幕录了像。

回到宾馆,躺在床上,尹小航仍有恍惚感。说好的战争、苦难、贫弱、敌意,都没有如期出现。他甚至觉得,如果以后的每天都这样度过,未来这两个月大概要荒废了。

他打开社交软件。

万相宜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我看你是要疯。”

辗转换乘,他再无心境深入探讨,话题就此搁置。

尹小航估算时间,此刻大概是中国午夜,万相宜应该揽着马炯炯在熟睡。

他编辑:平安到达想你

又迅速删除了最后两个字,发了出去。

也没寄希望对方能回复。

※※※※※※※

接下来,同伴所说一一应验。

在生于和平年代的尹小航眼里,叙利亚的糟糕没有底,在你所看到的景象里,你觉得已经是最糟糕,马上,下一个城市就会刷新你的下限。

阿勒颇比大马士革还不如,大马士革是偶尔断水断电,阿勒颇没有统一的供电系统,每个社区配发一个小型发电机——这里是指有人的社区。

怎么判断有没有人住呢?看玻璃。有玻璃的屋子,就是有人住的。有的人在战势不那么紧张后返回家乡,如果房子没被炸毁,就装上玻璃,重新生活进去。

尹小航走在石头瓦砾的丛林里,很难重拾刚落地时的欢快情绪。

相反,当地人却怡然自得。

尹小航的同伴是摄影记者。他说战争爆发以来,互联网上可见的照片,几乎都来自西方,当然,国内几大新闻社也有。可毕竟是每天都在变化的战争和城市,与此相对应的照片和记录是不是太少了?

这也是一再往返此地的原因。

尹小航已经度过萌新阶段。他拿到的是叙利亚官方颁发的通行证,因为整个国家复杂的势力割据,他能去的地方非常有限,只有政府军占领区。即便如此,还要遭遇警察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盘问,采访和拍照受到极大限制。

每走到一处,都是大片废弃的城市。就像行走于连绵的雪山,眼睛疲劳,心理疲劳,产生无边的倦怠感。

同伴告诉他,拍下第一张照片时,你觉得你为人类、为21世纪的历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接下来,拍下一百张、一千张照片时,你觉得自己拍的都是垃圾。

因为废墟大同小异、无边无际。

在这个氛围里,尹小航愈发对人感兴趣。

在阿勒颇狭窄的街道,他跟两个小男孩打招呼。在当地,越是小孩子,目光越清澈透亮。

他随两个小孩走进小巷深处,孩子们用他听不懂的阿拉伯语指路,为他们指引其中一个孩子曾经的家。

被炸毁的灰白土墙、钢筋悬悬欲坠,那个孩子的家,似乎与他这些天看到的废墟并无两样。可能只有对家有记忆的人,才能踩着砖头瓦块找到这里。

按照国内身高估算,两个孩子都不超过十岁,站在无法回归的家园门前,他们还不会酝酿伤感。

尹小航的共情共感也发挥不出来。

虽然语言不通,可情绪是共通的。两个孩子全程都在展示:你们看这就是我以前的家,现在成了这样,厉不厉害?前面是谁谁的家,连墙都没有了,是不是更厉害?

上一篇:拒婚 下一篇:怪你风情惹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