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老屋(45)

作者:乃越 阅读记录

“林家伯伯,具体方案有了吗?”林秋茹的婆婆蒋剑青先问。

“具体方案还没定。但大致上,到年底前要搬走。动迁是铁定的。我们绝不当钉子户。总体上这次动迁还是比较理想的,房源在本区的康健新苑,住房结构新颖,环境优雅,交通也很便利,是个非常成熟的小区。我们家基本上是能分到四套房源,但是要把诊疗所办下去,好像有点困难。”林友兰说道。

一时沉默……

“来,各位亲家,大家来吃点点心、瓜子,不要干坐。”林雨桐试图打破僵局,大家开始嗑起瓜子。

“亲家,你们是否想把诊疗所办下去吗?”林秋葵的婆婆孙丽英问道。

“亲家母,我是想办下去。从我妈妈开始创办已是半个世纪了,妈妈、雅萍和雨桐都干了一辈子了。倘若政治原因办不下去,那无可奈何;现在是经济原因,的确不甘心。因为诊所伴随着老屋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承载着我们林家四代人的期望啊。”林友兰说到这里,有些哽咽。

“林伯伯啊,你说的这些,你的心情,我很理解”,蒋剑青又说道,“这个诊所不仅仅是看病的,更重要的是你们林家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重要窗口,也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虽然每年看的病人有限的几百个人,但那是几百个家庭。半个世纪下来,就是成千上万个家庭,还涉及到周围的亲戚朋友。倘若,这成千上万个人得不到及时治疗,这成千上万个家庭就会不安宁。有的病人发展下去,就会危害社会。前几天报道就登载一个消息,一个精神障碍者在河边把一个孩子推下了河;还有个别的影响社会,无意识的动刀、放火,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任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林伯伯啊,你们的诊所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而是在拯救家庭、稳定社会。姑姑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其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不可低估。诊所应该办下去。”

蒋剑青在述说的时候,林雨桐的眼前,闪过一幕幕情景。许多被她治愈过的病人出现在她的眼前……

也就是前几天,一个叫金秀丽的病患,恳切地希望诊所能办下去,因为她的病情有了很大的转变,如果诊所办不下去,病要复发的话,老公要与她离婚;还有,上星期去七宝的时候,王桂花和卢银娣紧紧地拉着她的手,她们喜欢呆在诊所。诊所里有朋友,回去就会孤零零一个人。而已经三十岁刚刚找到男朋友的丁丽萍更是央求雨桐要把诊所办下去,否则,她害怕会失去好不容易找到的男朋友。诊所是他(她)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他(她)的希冀。

“林大哥,剑青刚刚说的我有同感。诊所是老屋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老屋精神的历史传承。所以,办诊所不是赚钱,要赚钱也不办诊所了。要把诊所办下去,其宗旨要明确,是为了弘扬和传承老屋精神,已经半个世纪了,还应该坚持。我的想法是孩子们的婚房不着急,他们还年轻,也可自己闯,关键是要明确是否要把诊所办下去。”林秋茹的公公于正奇说道。

“林兄啊,刚才他们几位说的都有道理。我很赞成”。林秋葵的公公汪也夫说道,“汪文华这几天,给我们发过邮件,他说,他和秋葵讨论过了,诊所应该办下去,这里有老屋精神的传承,也有姑姑仁术医德的传承。这么多年,雨桐姑姑辛辛苦苦、兢兢业业,为患者无私服务,赢得了声誉,也是营造了诊所的品牌效应。所以,他们支持爸爸和姑姑把诊所办下去,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做大人的,应该支持。我赞成正奇老弟的意见,孩子们的婚房,放第二步,关键是先要考虑诊所如何办?现在是市场经济,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否则就要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对诊所要办下去,要具体测算一下。现在不比以前,诊所房子不计成本,而现在即便是租房,也是要列入成本,老是亏损,你就会难以为继啊,只要我们事先对情况分析透,到时就不怕困难了。”。

大家正谈论的热烈的时候,李志勤跑进来了说:

“爸爸,各位长辈,沈老师来看望大家了。”

“沈老师,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刚刚爸爸说,今天沈老师来就好了,我打电话给秘书,说你今天有接待。”林雨桐说道。

“林大哥,各位长辈好!”沈洁问候大家。

“沈洁啊,你真忙啊,很难请到你。”林友兰说道。

“今天陪韩国基督教团访豫园。真巧你们在;事先林教授给我打过电话,我也吃不准接待什么时间结束。现在送走他们了,我就来了。”沈洁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