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老屋(65)

作者:乃越 阅读记录

林雨桐听说新民回来,是从秋葵发来的邮件中知悉的。而且,事隔八年,不知有没有变样。在林家的子女当中,自己是偏爱秋葵和新民的。新民当初的出国费用大都是自己出资的,表达自己的爱心。并没有将来图回报,只是觉得是一种责任。自己是越来越老了,鬓发花白了,头发也有些脱落,不过,身心健康,行事坦然。自己想等林新民回来,去看看杭州或者是扬州一带,自己回到祖国,很少有机会出去走走看看上海临近地区的名胜古迹。这次一定要林新民陪自己去,同时,也想试着打听一下找对象的事。毕竟年龄是不小了。自己当年的婚姻,一是羞于少女的懵懂难启齿;二是长辈们关心不够,没有主动谈心了解,这种事情孩子们是不会主动的。做家长的,如不主动加以关心,就会错过引领机遇。因而,自己是长辈,无论如何也要加以关心。

林秋美知道新民要回来的消息,心里也很高兴。一是多年没见秋葵母子了,的确是非常想念;二是新民他们回来,老爸必定会推出房屋分配方案。汪也夫夫妇已经高调表态,似乎要放弃林家动迁房屋,那李洁明是最有希望。三个孩子中李洁明最大,又是男孩;李志勤又为林家这么操劳,因而,老爸说什么也得考虑。李洁明与顾惠欣看来成功的希望很大,那么,让他们先提出结婚,再加上姑姑至少不会反对,将老爸一军,房子可以到手了。所以,关键是要想办法,让顾惠欣他们先提出结婚。但是,林雨桐和顾惠欣救了王桂花,林秋美犹疑不决了。

媒体报道了林雨桐和顾惠欣在台风中救人的消息后,林秋美家里很热闹。周末晚饭时,李洁明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姑婆和惠欣的做法是体现了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医德,是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精神的飞扬。尤其是姑婆已经是七十多岁了,仍然是义不容辞,所以,李洁明赞成把诊疗所办下去,至于婚房有则可,无也没关系,诊疗所是第一位。李志勤也很赞成儿子的意见,认为诊疗所是为弱势群体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理应支持。

林秋美内心的确有触动。姑姑七十多岁,一生都在无私为社会服务,台风季节还是先想到了病患,作为有道德的公民来说,应该支持。但孩子们的婚房也应要考虑,毕竟李洁明是男孩,是建设银行。林秋美最终也是赞同先考虑诊疗所。新民回来,使林秋美找到了突破问题的契机。她感到,倘若秋葵她们问起李洁明的对象或者是婚姻问题时,正好顺杆子往上爬,对象已经搞定,就等东风,把皮球踢给他们,看他们如何反映?反正,自己见机行事,不主动出击。

林雨桐和顾惠欣救人的消息,传到林秋茹家的时候,于正奇和蒋剑青夫妇俩是非常感动的。毕竟他们都是人民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觉得这种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应该大力发扬。诊疗所应该办下去,而且要办好。至于彤彤的婚事和婚房,只能随缘,不能强求。如果两人真正有意,到时再谈。关键说看彤彤的意见。新民要回来,两老很高兴。不过,他们对彤彤去看沈吉庆,表示赞赏。认为彤彤做得对,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关爱。

而林秋茹的内心也是有震动。本来,她自己也是很犹豫。但是,从姑姑雨桐和父亲友兰的那次谈话,她的内心已经受到震撼,她已经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人活在世界,并不完全是片面追求所谓的个人幸福,单纯的个人幸福是没有的,除非是无性的动植物。个人的幸福必须融合在大众的幸福之中,方能体现实际的涵义。虽然姑姑只是单身,看上去有时很无助,也很孤独,但是她把个人的追求和幸福融入了大众之中,努力为弱势群体和病患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诊疗所和林雨桐的背后有社会各方的支持,有许多病患的拥护。因此,姑姑和诊疗所已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姑姑的幸福已经融入到社会之中。从实际意义上说,诊疗所不仅仅是林家的,而且也是社会的。

林秋茹认为自己应该支持姑姑和诊疗所。她感到公公婆婆的意见是正确的,毕竟他们是知识分子,看的高,想的远,富有社会责任感。自己也应该像公公婆婆学习。自己过去有些私心,也受到赵慧英的影响,显得自己有些渺小,或者是软弱。通过最近一些事情的发生,尤其是赵慧英骨折和姑姑她们救人,大家的反映和言行,已使林秋茹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她感到自己在这次动迁中,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她现在觉得不再软弱了,相反,自己坚强了,自信了。应该把自己的想法,与赵慧英沟通。相信赵慧英大姐会理解的。而且,这次,她的儿子沈立新表现的可圈可点。开始,王滢来给她儿子介绍对象,自己对立新还有点动摇,现在想起来觉得有些可笑。连公公婆婆都在说,没想到赵慧英的儿子这么出色。彤彤交给他是放心的,颠覆了原有的偏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