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老屋(77)

作者:乃越 阅读记录

“彤彤说的太对了。打开了我们的思路。首先,赞成第二方案应该定局。其次,我想各家应该考虑尽各自义务。老屋的精神是要靠我们年轻人传承下去。办诊疗所应该是我们年轻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民弟弟讲的很好,不愧为在海外留学,有发展眼光。我们有义务尽快考虑选址。不能再把重担放在姑婆身上。所以,我想与爸爸一起投入选址。”李洁明表了态。

“好吧,我也来说上几句。”林友兰说道,“今天我们家族的群英会开的太好了。应该说彤彤启发了大家。打开了新的思路。第二方案就这样定下来了。雨桐,我们不要辜负孩子们的期望吧。”

“好吧,我也赞成第二方案。”林雨桐表态。

“好了,既然这样,我们算通过了第二方案。至于怎么安排,以后再说。从现在起,积极投入选址。各家都有一点人脉关系,各家应该都要利用起来。这次选址,我看由李洁明负责、李志勤你配合李洁明。彤彤和立新、惠欣都参加,大家集思广益,终会有办法。我和雨桐姑姑就让位了。待会我们去光明邨吃中午饭。蔡阿姨昨天下午就去预定了。那边的菜很有特色。就算我当爷爷的,今天慰问大家了。吃过饭后,下午我们要签名订合同。”林友兰说道。

时钟已指向十二点了。蔡阿姨上来催大家吃饭。大家陆陆续续走下楼去。雨桐走在了友兰的后面。

“哥,我也要签吗?”林雨桐说道。

“当然。”林友兰说,我们是私房动迁,房屋的实际居住人都要签的。尤其是有继承权的。你也是我们家的一份子。”林友兰振振有词。

“那我只好服从了。不过,今天我算是开了眼,我们的下一代要比我们想像的要成熟和坚强的多了。哥,我们的诊疗所应该要找接班人了。”林雨桐似有所悟地说道。

(六十八)

七宝历史上是居民繁庶、商贾骈集、文儒辈出、小桥流水,民间享有七宝的江南千年古镇。老街北宋遗存、石柱牌坊,亭榭楼阁、古色古香。南大街民间工艺、各色小吃;酱菜、糕团、卤蹄、羊肉,琳琅满目,富有特色。北大街古玩琉璃、字画瓷器,鞋帽衣物、工艺品集聚。方圆二十多平方公里,攘来熙往,热闹非凡。林雨桐、林秋葵、林新民、顾惠欣一行四人来到了镇上。在光明邨吃饭时,雨桐与秋葵约定先去七宝,一是去看七宝诊疗所;二是顺便去看古镇。诊疗所在古镇的西面。她们穿过南大街,走上石桥,来到诊疗所。王桂花和卢银娣在院里喂小鸡。

“桂花阿姨,林医生来看你们了。”顾惠欣喊道。

“林医生啊,你们辛苦了。真不好意思,一直麻烦你。”王桂花高心地放下了手中的小米碗。。

“林医生,今天真巧,桂花阿姨的侄子王卫东也来了。在里面修空调。这两天空调坏了。”卢银娣说道。听到外面的说话声,王卫东从里屋走了出来。

“卫东,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林医生的侄女林秋葵、这位男士是林阿姨的儿子林新民,她们是从美国回来,来看王阿姨和卢阿姨的。”惠欣热情的介绍,并把美国带来的礼物分送给大家。。

“哎呦,真谢谢你们啊。那么远的地方还想着我们。我姑姑现在好多了。那次真亏了你们两位啊。”王卫东有些激动。

“王阿姨,上个礼拜,你说晚上睡觉不好,半夜就醒,这几天好吗?”林雨桐关切地问道。

“谢谢林医生,谢谢你们给我礼物。这几天好多了,早上能睡到五点,然后沿河边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很惬意的。”王桂花说道。

“不是空调坏了吗?”林雨桐问道。

“是底楼的坏了,上面没坏。”王阿姨回答。

“这里现在有多少病人?”秋葵问道。

“应该是七个。还有个孙阿姨,这两天被妹妹领回去了。两个自闭症小孩子也被家里人带回去了。”惠欣回答。

“秋葵。新民我们上楼去看看。”林雨桐引领她们上了二楼。

“这是个三间房屋。二楼四个房间,三楼还有四个房间,底楼也是四个房间。人多的时候,住过二十多个人。现在连做饭的阿姨共计九个人。她们的治疗费和饭费都是由教会和镇政府负责的。这些人是镇保低收入户。请来的阿姨每月2000元也是镇政府的。我和惠欣还有镇卫生院的医生都是志愿者。当然教会每年还有志愿者,到这里来关心她们。”林雨桐作简单介绍。

“姑姑,这里环境很好。你看。朝南有小河,朝北是农田,远处是村庄,过了桥就是镇上南大街。住在这里既不寂寞,又相对安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