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老屋(78)

作者:乃越 阅读记录

镇政府选的地方是不错,相对与居民隔开,就是一条小河,会不会不太安全啊。”林秋葵说道。

“是啊,当初选地方的时候,我也提出过,但是再要选合适的地方,也很难找。特别是不想在居民区,所以就选在这里了。”林雨桐补充道。

“那么,镇政府上次答应的要办个规范的像样的诊疗所,准备办在什么地方啊?”秋葵继续问道。

“镇政府打算把现在的三间屋子扒掉,在原来的地基上,向北扩展。就是你刚才看到的萝卜地。造一个有六层楼房、三十间房间的诊疗所,可以收治30到40个左右的病人。现在全镇有10多万人,周边方圆20多平方公里,每年GDP是10多亿。经济发展很快,但患抑郁症、瞬间恐惧症、老年痴呆症和青少年自闭症的不少,据说有200多人,稍微严重的就有50、60人,很多是镇保低收入户。所以即便造好,也只能解决一些问题,但要全部解决,尚需各方努力,但我们这样做,可以减轻市区三级医院的压力。还可以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林雨桐继续说明。

“林医生和顾医生的确很了不起。这么多年来作志愿者,为低收入和低保的病患服务。由其是吃镇保低收入户的老年痴呆症和青少年自闭症患者,不仅仅是治病而且是要治心,还要疏通病患的思想,关心她们的生活,就像我的姑姑,已经有好几次轻生的念头,不是林医生和顾医生可能已不在人世了。她们默默无闻的工作,不是常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们七宝镇领导和病患都很尊敬她们。”王卫东不知什么时候,也走上来了。

“姑婆,我妈妈常常在美国说起你办的诊疗所,今天真的耳濡目染。亲眼看到了现状,也了解了实情,的确深受教育;所以,我理解了爷爷为什么那么坚持要办诊疗所的原因了。”林新民感叹地说道。

“林医生、顾医生,你们陕西路的诊疗所,选址定了没有?”王卫东询问。

“还没有找到地方。”顾惠欣答道。

“我提供个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的快递公司所在地。是在漕宝路和老沪闵路之间的和信商务大厦旁边,漕宝路806号,将来9号线地铁站附近。我们有60多平米,地段很适合办诊疗所。原来是街道打包站,房子是街道的,我们是租他们的,租费也比较便宜。另外,旁边有40多平米的街面房,租给人家开了个五洲牛肉店,街道可以收回来。你们可以与街道联系,可以租,也可以把它买下来。我们可以让给你们。我们可以搬到桂林公园旁的街道防空洞,现在做仓库用,但办快递公司是适合的。快递公司办在防空洞没关系。”王卫东很诚恳的说道。

“你们现在租金每平米是多少钱?”林雨桐很有兴趣。

“街道租给我们是很优惠的,每平米只有2500元一个月;要是租给你们,也不会很贵的。”王卫东说道。

“那么,要是把它买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钱呢?”林雨桐问道。

“我想不会超过5000一平米。”王卫东说道。

“姑姑,这倒可以考虑。漕河泾交通方便,将来地铁9号线通车,直接就可到七宝了,跑两边都很方便。再说,我们动迁房也要搬到那里去。”林秋葵说道。

“对,我们回去请李志勤和李洁明先去看看。如果好的话,我们再想办法,让区政府帮帮忙,予以落实。卫东真谢谢你,帮了大忙。”林雨桐非常感谢的说道。

“时间不早了,卫东我们就先走了。我们还要去镇上看看。”林雨桐说道。

“林医生,你们就在这里吃饭后再走吧。”王桂花拉着雨桐的手。

“不,下次吧,我们真的还有事要办。”林秋葵补充道。

走出诊疗所,走上石桥,穿过萝卜地,就到了南大街了。中午时分,南大街两边的店铺非常热闹。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店铺两旁,有各色七宝蒸糕、白切羊肉、菜卤蛋、粉蒸蹄膀、肉棕、汤团。秋葵提议大家去吃汤团。她们在蟋蟀草堂边的一家宁波汤团店坐下了。

“姑姑,我们家的诊疗所,现在有多少病人呢?”秋葵提问。

“我们一年也有三、四百人。常年的老病人有80多人。其中也有不少是低保户,生活有困难的,所以教会是资助的,不过,她们的药费是比较低廉的,政府收费也较低。”林雨桐说道。

“用药是进口的呢,还是国产的?”林秋葵问道。

“基本上都是国产的。如果用进口的。恐怕负担不起。即便要用,也是合资的。个别如西安杨森,但价钱比较贵。”林雨桐回答。

“哦,我知道了。汤团来了,我们先吃吧。”林秋葵招呼大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