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113)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本朝宠妃前有赵丽妃,自幼卖入娼家,压根儿就没娘家,后头惠妃的娘家人都被圣人砍绝了,故而长安城里几无外戚耀武扬威。

外戚虽然没有,宗室子弟板着手指能数出五六十个,还在世的上一辈亲王公主,例如宁王李成器、长宁公主等,就有一二十个。这些人名义上有自己的卫戍部队,实际上出行都调用金吾卫。几个年长的皇子譬如郯王、忠王、太子、鄂王等,常青们都曾见过个背影、袍角之类。

百姓想象帝王,多是些不着调的‘东宫娘娘摊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金吾卫不一样,天家权势富贵,他们看得真真儿的。讲句混话,这些姓李的拔根毛,比他们腰还粗。

大家平日里一处胡混,吃醉了横七竖八滩成一团,柳绩虽有个八品参军衔儿,一样要替贵人牵马执鞭,高贵不到哪儿去。转眼间他竟与亲王做了便宜连襟,就跟一步登天做了神仙差不多。

秦大心里惴惴的,不敢挡了柳绩,向旁边挪了挪脚,常青、秦二等看着,也跟着挪了挪,竟空出个圈子,唯有柳绩抓着媒人站在里头。

众目睽睽之下,柳绩黑着脸,慢慢松了手。

媒人掀了袖子瞧,右手腕上单指宽乌黑淤紫一圈,心头一酸。做媒人大半辈子,竟叫人欺负到这步田地。她家夫君若还在,必要坐到地下哭闹控诉一番!

柳绩不得已道,“某是个粗人,方才玩笑而已,望冰人莫怪。”

他变脸比翻书快,媒人怔了怔,倒也讷讷无话。

常青瞧出些许,嘴里嘶嘶倒抽了两口冷气,打量柳绩面色难看,忙岔开话头。

“咱们大家伙儿都不懂规矩。冰人!这聘礼抬出去有甚讲究没有?直不笼统抬过杜家算数?”

媒人揉着手腕子道,“寻常人家,纳征都要求个吉日吉时。”

“何时算吉时?”常青细细问。

媒人心道,他又没去庙里算,我怎么知道几时算吉时,嘴上却道,“柳郎官说何时就是何时。”

常青笑道,“哟,这倒便宜。”

他抹了抹袖子,“哥哥铜钱放在何处?”

作者有话要说:姐夫又出来啦

第48章 孤琴候萝径,三

柳家热闹, 杜家却井然有序。

杜蘅一早起来,自打了水梳洗刷牙,细细描眉画眼, 贴了花钿插戴簪环,忙活半日,却不敢在人前露脸,踌躇再三,只得钻到东跨院找杜若闲谈。

清澈透亮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来,在青砖地上投出一个明朗的光锥, 其内辉煌灿烂, 其外黯淡陈旧。

杜若坐在绣墩上理妆, 恰好占据光锥尽头处的尖角。

半明半暗的地界儿,她身上鹅黄地水墨色蝶恋莲花的对襟长衫子, 蝴蝶湖蓝色的大翅膀覆着墨色莲花, 一朵一朵顺着往下排, 横平竖直的。亮的地方鹅黄被滤得淡淡的, 近似于米白, 那莲花就显得鲜嫩些, 黯淡的地方浓郁些。

简简单单一道光影,把人勾勒的窈窕。

杜蘅站在门槛上招呼,“今日的山茶又来了,你猜是什么品种?”

杜若嫣然一笑。

——他倒是日日不落空。

从上巳节至今, 已是第七日,每日晨起便有一盆山茶送到荣喜手上。

大大方方一只越窑青瓷盆, 明明白白一盆花,修剪侍弄的将将好,十七八个花苞, 七八朵盛放的大花,密密匝匝满头,养得好能再开十来日。可是送花的小厮多一个字也不肯讲,只道。

“赠与杜家二娘子。”

待选待选,原以为虚无缥缈的难事,没想到名将一出,旗开得胜,眼看就要班师回朝了。

头几日杜家人还战战兢兢,深恐里头藏着什么凶险,后头就成了例了,杜有邻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再看杜若,就觉得她真是沉稳,竟从头到尾没有露出兴奋之色。

“去瞧瞧?”

杜若道好,挽着阿姐散散淡淡走到后排房。

茶花性喜湿润半阴,所以养在槐树底下,头先烂根的那棵老树砍了去,边上还剩一棵十来年的小树,撑开小半个院子的树荫,余下地方直通通晒着。

最早送来的那盆,据杜蘅介绍叫做大玛瑙,花大如莲,红白拼色。名字别有讲究,红色略多的叫红玛瑙,白色多些的便叫白玛瑙。

后来就一盆比一盆艳丽浓重,从粉红、桃红、嫣红,到浓郁的紫袍,再到鲜艳如血的鹤顶红,每日翻新花样。

七盆摆在一处,红花累累如云,当中独独夹着一盆单瓣的金茶,色若黄金,花型纤弱单薄,整体仿佛抹了一层蜡质,倒比那些复瓣的轻灵。

杜若心里有个想头,弯腰轻轻抚弄花瓣,衣襟顺溜溜垂下,露出浅浅一抹光亮秀致。

杜蘅忙拉她起身,小声道,“眼瞅着入了贵人眼了,还这么不谨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