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276)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张九龄慢悠悠抖着幞头,把那两根须子抖得像蟋蟀。

“臣出自岭南寒门,论家世,自是不如牛仙客。不过臣在中枢多年,执掌文诰。牛仙客只是边疆小吏,目不知书,如加以重用,恐难孚众望。”

他顿一顿,“更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相爷很会扣朕大帽子!”

李隆基冷冽的目光逐一扫过在场诸人,见再没敢抻头说话的,略顿了下,忽地面色一转,欣然笑道。

“那便依了相爷。”

众人心底吁出活气,李林甫觉出背上寒浸浸的,原来出了满身的冷汗。

作者有话要说:朝堂戏烦人吗?

第107章 双飞西园草,二

一时散朝, 李隆基起身离殿时眼神微撇,五儿点头留下,片刻赶上他, 呵着腰道, “圣人料事如神,李相果然又是这般呢。”

“怎么说的?”

“李相说, 朝廷提拔臣子的事,圣人不用向臣下们商量。”

小算子站在李隆基身后插口。

“相爷年纪大了, 很有些不知好歹。圣人特意叫奴婢去他府上跑一趟, 他倒还好意思揣着明白装糊涂。”

李隆基还没吭声, 高力士已呵斥他。

“小兔崽子活腻了?圣人跟前几时轮到你嚼舌根子?圣人方才想吃哈密瓜盅配上酸牛乳, 你去小厨房说一声,照上回惠妃娘娘那个口味。”

小算子嬉笑。

“上回那半盏剩的都是五儿吃了, 爷爷不若叫他跑这趟。”

高力士龇牙咧嘴抬脚踹他, 他才屁颠屁颠跑着去了,再看五儿。五儿却是懂事,转身就走,“奴婢也跟着去瞧瞧。”

这两个一走, 剩下的人明白意思, 纷纷退开三五丈远。李隆基脸上的笑意垮下来,哂笑道。

“朕瞧骊珠嫌飞仙殿小了些。”

“娘娘的脾气您知道, 若叫她不操这份儿心, 还不憋死了。”

“心思尽用在雀奴身上,朕的心事倒不肯好好琢磨琢磨。还是小时候的脾性, 心里头日日念着朕,嘴上尽记挂大哥。”

李隆基抬眼看看朗朗长空,流云丝丝缕缕翻卷不定, 不免失笑。

高力士松口气,见小算子马不停蹄地跑回来,便吩咐摆驾去飞仙殿,小算子听见,喜滋滋抽了抽鼻子。

帝妃相安无事,却说这头,李林甫下了朝,骑马便向裴府来。

琴熏听门上报说李相求见,惊喜的差点儿跳起来,忙正了衣冠,在面颊上添了两笔斜红,又裹了殷红洒金粉的披帛,亲自迎出来。

自裴太师去后,裴禛得了朝议郎的位置,便常在宫里歇宿。琴熏再无顾忌,在家中做妖冶扮相,招惹些登徒浪子来往,然而入幕之宾多矣,又有谁能及李相风姿?

琴熏自少女时已十分迷恋李林甫。

他虽然出身宗室,却因家贫自幼寄人篱下,独自在舅父姜皎家生活。姜皎性情落拓不羁,豪迈直爽,并不喜爱长袖善舞、温言笑语的李林甫,反说他诡诈。

两人相处,他总是淡淡的,不主动,亦不拒绝。

琴熏火一样激烈的性子,一向要风得风,即便武家覆灭也不曾稍减自信,偏对柔韧似水的李林甫,近不得,远不得。

两人相识也快二十年了,这还是李林甫第一次主动上她的门。

琴熏站在月洞门前翘首张望。

李林甫背对着她,负手站在枫树之间,其时秋色尽染,五爪红枫飘飘洒洒,已铺排得满院皆是,他颀长的正红身影满怀寂寥,墨黑长发衬着金灿灿的三梁进贤冠,腰间别着的银丝马鞭上,雪白的穗子随着风过轻轻飘拂。

琴熏不由看得痴了。

长安人都说张九龄风度翩翩天下第一,其实相爷那般宁折不弯的性子,刚健太过,哪里及得李相风流别致?

眸光流转之间,她的笑意悠然清浅,轻声问。

“今日怎么了?”

李林甫闻声转过脸,神色一如往日温煦宁和,淡淡应道,“今日想你,来看看你。”

琴熏又是委屈又是欢喜,心头澎湃如海浪涌起,竟是哽咽难言。

偏有家丁走过,她忙定定神,含笑转身在前引路。

“院子里冷,记得那年姜氏嫁了韦家二郎,你在风里站久了,便病了一场。”

两人多年来往情分,彼此性情早已摸熟摸透,琴熏忽然提起姜林栖,李林甫怔了怔,脚下竟挪不动步子。

琴熏回身看了他一眼,低声叮嘱。

“你别理我这句就是。”

她仍旧在前头走,李林甫脚下踩着层层叠叠的枫叶,吱吱作响,仿似少年时姜氏做的绿菊花瓣枕头,午睡时挥之不去一抹隐约菊香,梦里都是窸窸窣窣细碎的声音。

短短一进院子的路,两人一前一后,竟走得旖旎多思,许久才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