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45)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十二日清早,杜家收拾了早饭,杜有邻前脚出门上衙,后脚那官媒人又来行‘问名’一节。她果然精乖,推说柳家长辈染疾,小柳郎已将一应事体尽数委托于她。

杜蘅红着脸扯了杜若要走,杜若甩手笑。

“要躲你躲,我是要偷听的。”

“有甚好听,今日不过问名。”

杜若奇道,“咦?莫非你已知姐夫姓名?”

其实男家姓名早在草帖子里已写过,所谓‘问名’,乃是男家问女家闺名。杜蘅明知道杜若有意玩笑,却无话可驳,只得连连跺脚,自掩了房门,杜若便在屏风后偷听。

两家交换了写着儿女名讳、生辰八字的龙凤庚帖,因柳郎住怀远坊,便议定了在上元节后的正月十八日往坊中大云寺问吉卜卦。

媒人笑,“娘子放心,元娘与大郎必是天作之合。”

韦氏蹙了眉,犹豫片刻方道,“婚事应的急了些,家中历年积攒有限,嫁妆却还未备齐。”

媒人目光一闪已是笑嘻嘻应话。

“柳郎光杆一个,又无亲眷帮扶,哪能计较良多。这桩亲事,原是柳家高攀。婚后他待元娘百说百应。娘子心疼女儿,方才挑了这样人家。若有不足,过后私下贴补,岂不便宜。”

韦氏尤在叹息。

“究竟是长女,太俭省了也不好看。”

媒人暗笑,这桩婚事谈了好几个月,她早把双方底细摸得清清楚楚。柳郎分明只图个‘杜’字,杜家分明只求快快脱手,还扯二五八万给谁看。

她嘴上敷衍得热闹,见韦氏收了愁容,拍拍屁股便溜了。

韦氏唤了杜若到跟前。

“蘅儿的婚事,接下来有纳吉、纳征诸事要办。按规矩,纳征当日女家当摆宴招待男家亲友。待定了日子,还需往柳宅铺装。这两日先办嫁妆。”

杜若听到嫁妆二字,长长松气儿。

阿姐钟情于柳绩自是极好,只是姐夫职位低微,收入有限,往后娘家也未必肯看顾,机会难得,她必要替阿姐筹划一份好嫁妆,往后帮扶得姐夫一二,夫妻俩才得和顺。

她忙应道,“不如就是今日,午后儿陪阿娘往西市走,又近,胡商的东西也稀奇新鲜。”

韦氏听了点头,又吩咐。

“那棵槐树打根儿上都叫咬烂了,需使人砍了去,不然哪日风大雨大,整个树冠栽下来,压着房舍可不是玩的。”

杜若应了自去安顿车马。用过午饭,杜家的牛车便摇摇晃晃出了坊门。

自家车子,虽然外面少些装饰,里头却舒服许多,四面都刷成米白色,铺了竹席锦褥,角落双层漆盒装着清早煮的红枣汤,又置一架绿釉香薰炉。再有两只大木头箱子,一只装着满满当当三十匹素绢,另一只装着七八贯铜钱。

牛车本就慢,三个人加两箱钱帛也颇沉重,只能溜边儿走,中间的大道让给急吼吼的马车。

车轮卷起飞扬的黄土,杜若放下车帘,看着老僧入定般的阿娘。

韦氏眯眼枯坐,将肚内经文默诵完毕,方絮絮道,“柳家送来的定礼,你打算如何处置?”

那些东西既不值钱,又吃的慢,再没见人送礼这样送法,杜若翻了翻眼皮,按下肚里的牢骚不表。

“酥糖与风栗经不得存放,这几日配了茶点自家吃些,下剩的散与四邻。从前阿姐与前头苏家,后面温家,都常来常往。往后儿当家,自当照旧。”

“嗯。”

“桂圆干枣是女子温经之物,却不能多吃。全让阿姐带走,没得喂了虫。儿打算留下一半,趁着天冷,先混在鸡汤、羊肉里用些,煮点甜汤。”

她指指漆盒。

“下剩的——只有慢慢吃。”

韦氏呵呵笑了两声。

“小柳郎是个精刮会打算的,又要面上好看,又要实惠。活雁卖的贵,那两只大约还是他自去猎的。”

原来大雁还有这许多门道,杜若抹着帕子暗笑。

“到底是姐夫心意。”

“柳家也是破落户,比咱们家又差些。祖上也是从旧镇迁出来的,倚仗军功做过神武大将军。轮到他这里,除了宅子再无别财。他姐姐嫁了幽州节度使账下武将,远在千里京外。”

杜若暗自腹诽,阿耶都做上攀附皇亲的美梦了,你还大喇喇的自诩破落户,岂不是戳他的肺管子?

韦氏仿佛听见她腹语一般,忽然转过头来看看女儿,问道,“你道阿娘为何应了这门婚事?”

杜若猝不及防,顿时有些傻眼,看海桐狠狠把头往胸口埋,生怕引起注意,再看韦氏脸上毫不掩饰的皱纹,无端有些心虚。

“呃……”

杜若胡乱猜测。

“柳家可是有一门得力亲戚?那武将有意提拔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