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963)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李俶极之不满,才要开口,忽见人喊。

“将军!”

一个斥候推开值守的秦大奔进来,无视诸人,只向郭子仪大声汇报。

“前哨回报,来的是奴刺、颉跌、朱邪、契宓、浑、蹄林、奚黠、沙陀、蓬子、处蜜、思结等十一个部族,约五千人,如今正在强渡黄河!”

“再探!”

斥候匆匆去了。

郭子仪浓眉一拧,忧虑,又有些兴奋。

——新君登基前,他从未与这位做老了的太子打过交道。

准确地说,要不是王忠嗣、阿布思、哥舒翰、封常清、高仙芝……这一串名将或死或降,哪里轮得到他一个五十八岁才做上太守,眼看就该致仕的人接任朔方节度使?

长安城坡后,太上皇与圣人忙于争权夺利,斗些台底文章,而他大杀四方,战胜周万顷,击败高秀岩,收复云中、马邑,又收复常山郡,赵郡,斩杀敌人首级四五万,抢夺战马六七万,立下令人瞠目结舌的惊世战功。

要不是圣人登基后的第一道诏书,就是招朔方军班师回朝,郭子仪原本是预备杀向范阳,捣灭安禄山的老巢!

如今,郭子仪手中有兵有马,有金珠玉石,更有人望资历。元帅府的兵惴惴不安,不知李俶斤两,迎敌定然惜力。可朔方军已经被他锤平熬服,只要听见他的声音,就有必胜的信念!

如果说一年前的朔方军,还是太上皇或圣人单凭一道诏书,就能转交旁人的国朝军队。那现在的朔方军,早就忘了什么皇甫惟明,什么王忠嗣,什么李,什么唐,只认个郭字!

敌情紧急,郭子仪不耐烦长久等待,更不屑于与庸官论什么长短,听新君说什么废话,与其陪着众人慢慢商议,令出多门,还不如他回营自行布置防务。

他抬脚欲走,可是一抬头,动作就顿住了。

寝殿的门已然大开,皇帝身着白衣,正饶有兴味地凝视着他。

“……圣人,”

郭子仪打了个寒颤,仿佛方才所思所想,已被看得清清楚楚。

“郭将军见惯沙场,”

李玙道,“区区五千人,怎么就手忙脚乱起来?”

“臣请圣人安!”

郭子仪深深欠下身体,“臣,失仪了。”

周围静悄悄地,韦见素等皆低眉顺眼退在一旁,恭迎李玙缓步走出来。

他捋着袖子发问。

“朕方才远远听了一耳朵,不大真切。斥候报来的那几个部族,皆是孱弱小国,若非依附我朝,早已被突厥汗国,或是回纥,或是吐蕃吞并,连国王亦在旁人麾下听用,他们七拼八凑才凑出五千兵马,何足道哉?”

郭子仪抬起头。

一年多繁重的戍边平叛压力,把昔日身材魁梧的武将变成满面皱纹,须发皆白的老人。

他挑眉端详李玙,语气半是陈述事实,半是炫耀功绩。

“圣人所言不错,朔方军乃是百战之师,这几个部族的国王,王子,宰相,通通是臣的手下败将,他们胆敢聚众攻打灵武,便是虎口拔牙,有来无回。”

“既然如此,郭将军为何这般紧张?”

“奴刺、颉跌、朱邪等国皆称呼我朝为父,甚至为祖,屈膝纳贡,从无犹疑,但契宓、浑、蹄林等阳奉阴违,明里依附我朝,暗里与吐蕃、回纥暗通款曲,种种小人行径不一而足。据臣揣测,他们此来,嘴上必是大义凛然,说要助唐平叛,实则……”

郭子仪迎着李玙的目光缓缓道出担心。

“是要探圣人的虚实。”

第399章 何求美人折,二

郭子仪话音未落, 已是满座皆惊,韦见素、崔光远等眉目变色,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李俶更是大大不以为然。

“什么意思?几个芝麻大的小国……呸!国什么?小城而已, 竟敢在李唐与吐蕃、回纥之间首鼠两端,挑拨离间吗?”

韦见素亦深沉地皱着眉。

“旁的那些臣不知道,但这个蹄林,十余年前曾献上王女, 请求与宗室联姻,被太上皇一口回绝, 今日竟敢打这等狼心狗肺的主意?反了他了!”

李玙面上的讶异一闪而过,挥手令诸人肃静。

“郭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没有永恒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忠诚, 防人之心原不可少。不过此时此地,远有叛军虎视眈眈,近有同罗部垂涎觊觎, 这几个部族虽小,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

他顿了顿,心平气和的求教, “郭将军的意见呢?”

“臣亦做如此想。”

“那就请郭将军出面,与诸位国王虚与委蛇一番, 如需朕行何种封赏,或是下何样诏书,郭将军言谈之间皆不必有掣肘之虑,只管自便。”

“啊, 啊是。”

郭子仪原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服李玙,没想到他不仅主动提出方案,还放权放的如此痛快,实在是大出意料之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