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964)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李玙一双眼扫过来,含笑问。

“郭将军还有何事禀报?”

郭子仪的表情顿时像被人往喉咙里塞了个鸡蛋,悻悻道了句‘臣告退’,便匆忙出来。

外头仆固怀恩等候已久,见他皱着眉,立刻迎上来问。

“圣人怎么说?不同意将军去谈吗?”

郭子仪接过亲卫递来的横刀紧紧一握,带着些许防备向寝殿内一瞥。

年轻的仆固怀恩却未发觉异样。

“那更好,将军索性报个病,让元帅府去亮相露脸,咱们也好瞧瞧,那个广平王到底有什么本事?”

郭子仪的注意力被夺回来,骤然望向仆固怀恩。

“广平王顶多算个良将,屋里那位……”

他步子迈的又大又快,仆固怀恩不得不小跑着跟上,好奇地问,“谁?韦见素吗?还是房琯?”

郭子仪才要回答,忽听人喊。

“急报!”

斥候飞驰而来,把一件带血的衣襟呈给郭子仪。

“蹄林国王方才射断了城楼旗杆,箭头贯穿掌旗使胸膛。”

“这就来送死啦!”

郭子仪满脸不屑,传令下去。

“调三百弩兵上城楼,以伏远弩瞄准蹄林,先射国王,次射王子,再射宰相,一箭一个人,射穿头颅重重有赏!”

斥候匆匆忙忙去了。

仆固怀恩拍拍锃亮的胸甲,振奋地放出豪言壮语。

“区区蹄林,不值得将军亲自下场,不如让末将去罢!”

郭子仪摘下冲天冠,露出头狼般锐利的眼睛。

“怀恩啊,你这辈子,只想做个将兵拼杀,身先士卒的将领吗?”

“啊……?”

仆固怀恩不明所以。

郭子仪眼望寝殿,只以余光瞥向他。

仆固怀恩的侧脸带着九姓铁勒特有的深刻,对比唐人五官,直如刀劈斧削,鼻梁挺直,嘴唇微抿,下颌角刚毅分明。

“世道变了,你呀,多学学屋里那位。”

****************

屋里那位,此刻也正在烦恼。

郭子仪走后,房琯立时合上殿门,在韦见素不解的目光中奔回李玙跟前,扑通跪了地。

“启禀圣人!郭子仪功高盖主,新兵再拿不出成绩,他必要生出妄念!方才他说,契宓、浑、蹄林等国专程来探圣人虚实,其实他自己也在探!”

“不行!”

李俶一听,急得踏前两步。

“本王练兵尚不足三月,其中虽有数千潼关收来的散兵,但更多是原州、庆州、怀远投来的农户。当初潼关兵就是从洛阳市井临时征召,正因为训练不够才大败。这五万人练到如今,也就勘堪能举刀而已!什么□□、骑射,一概不通,贸然上阵,简直就是白白送死!”

“兵者,诡道也!”

房琯丁点面子不给皇长子留,眉头一扬,竟硬生生顶了回去。

“新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自是远远不如朔方军,但两军对垒犹如对弈,兵卒皆是棋子,胜败全看主将如何摆布。广平王饱读兵书,就算没真下过场,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罢?”

李俶当场就哽住了。

李儋大怒,提声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兵是我大哥亲自训的,他说不行,自然是不行。”

房琯哂笑,看都不看李俶一眼。

“他说不行,是他不行。”

“……你?!”

李俶自从得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帽子,就没被人顶撞过,况且房琯的态度根本不是好好商量,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故意挑衅。

李俶又急又气,扭脸冲着李玙喊起来。

“圣人!郭子仪确实不可不防——”

啪地一声,李倓按住了李俶的手臂,微微摇头。

随即他绕过李俶走到李玙面前,与房琯肩并着肩,面向李玙单膝跪下。

“新兵训练时间太短,匆忙上阵,难免重蹈潼关覆辙。但凡事不可尽论,儿臣以为,房相所言亦有道理,倘若能出奇制胜,新兵未必绝对落败。不过,如果将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奇兵诡道,就更要小心推敲,严密安排,不能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拍拍脑袋,定下方略。”

他侧过头,望着房琯。

“对吧?房相。”

房琯茫然抬起头,没领会到他的言外之意。

李倓笃定道,“圣人登基不久,朝廷草创,中枢编制大多空白,譬如兵部尚书一职便还空置。单以资历论,郭将军以武举高第出仕,从军三十余年,临战经验之丰富,对西南、西北藩属国之熟悉,不论在灵武,还是加上在成都扈从太上皇的郎官们,或是再算上身陷长安的文武官员,皆是首屈一指。房相与其担心郭将军功劳太盛,倒不如为朝廷推举些人才,分担重任?”

房琯眼神微动,似乎想到了什么,李俶、李儋与韦见素等面面相觑,目光都汇聚到了李玙身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