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遨游[快穿](224)

作者:瑾秀Ann 阅读记录

当然在炼器和炼丹上她也算是得了乾真道长的真传,要不是乾真道长早就有了亲传弟子,那绝对是要再认下甄英莲的。要说甄英莲在炼器上第一个成品也不离吃货本性,那就是“食物放大器”——爆米花机。

一开始大家还是觉得奇怪,后来一听到那“嘭”的一声响,离得近的村里的孩子们就会结伴来莲姑观,来讨要些爆米花拿去吃。

对于这个爆米花机,乾真道长一开始觉得甄英莲这是要做一个闭合的炼丹炉,还提醒她炼丹炉不能太闭合,否则开炉取丹的时候,丹炉内温度过高容易炸,里面的丹药也就废了。

“要的就是炸的效果。”甄英莲笑着说,这个爆米花机在真实的历史上是蒸汽时代的产物,也不算是甄英莲原创的,它的原理用上个世界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就能造出来,加上甄英莲参观白鹤观众位道长的炼丹炉,想到将这个东西在现在造出来。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压力表,所以到什么时候压力到了还不好说,甄英莲也是实验了很多遍才掌握好火候,最后实验成功。

因为这时候的玉米个头小,产量低,一亩的产量不如高粱,虽然传入了本朝,但种的人并不多,甄英莲种了一亩,看着那玉米杆上最长不超过三寸的玉米,两根玉米出不来一两的产量,沉默了。

“这不比杂交水稻还难?”甄英莲摇摇头,搞这个还不如加大土壤肥力,增加传统农业作物的产量呢。不过有了这些玉米也是好的,至少现在她能吃爆米花了。爆米花机不止能爆玉米,大米、黄米、小麦都可以,就是黄豆含蛋白过高,果粒太结实,出不来效果。

乾真道长吃着被放大的粮食,感慨甄英莲炼制的这个“爆米花机”的神奇,又结合道法里的相关理论,洋洋洒洒发表了一篇大作,得到整个道教教徒的推崇,爆米花机这个炼器的制造者“莲姑”甄英莲本人,也在乾真道长的文章里提到了,甄英莲算是跟着扬名了。

第224章 与民谋利?

这三年在莲姑观外面也发生了不少事情。

和原故事线一样, 贾家发生的“国孝家孝之间强娶别人的未婚妻”的事情被告上公堂,也就是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事情。

这件事本来是王熙凤做的局,想要借“国孝家孝”的大帽子给贾琏和尤二姐没脸, 稳固自己在贾家的地位。可还没等她用银子托人去撤下官司, 这件事就被御史拿捏着参了一本。

毕竟这国孝是太上皇的国孝, 不单是原故事里老太妃的国孝, 贾琏这事情节上变得重了不少。

就连后宫这在孝期第一年都没有哪个妃子怀孕生子呢,怎么,你们贾家却这么迫不及待?

也不是说“守国孝”这一年里就不让老百姓生孩子了, 可你偷偷的谁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你身为朝廷官员这事儿做就做了吧, 还被人告到衙门里, 那就要来个“杀鸡儆猴”来显显身为皇室的威严了。

圣上看着折子, 直接在朝堂上呵斥了贾赦(贾琏没有资格上朝), 并降职了贾琏, 贾琏捐的五品同知也给撸到了七品,虽本就是没实权的小官,但也是很没脸的。本来贾家在朝堂上的人就不多, 这更是一大打击。

不止如此, 圣上还到贾元春宫里,要她家里再进来给她请安的时候, 告诫上一番, 还强调后宅和睦才是为官为民的典范,显然圣上还是知道些这件事背后的原因的(御史:我折子写的那是事无巨细的)。

“明明已经给了那个张华银子了,他怎么还去告了?”贾琏和王熙凤夫妻俩都不明白这件事怎么就发展到了这里。

这张华就是尤二姐原先贫贱的未婚夫,他这拿了双份银子却把事情“搞砸了”,自然是怕的不得了。张华听说因为他这一告贾琏被降职了, 想到莲姑给他算的那卦,更是连夜卷了行李,改名换姓,往北面跑路了。

这贾府后院的宅斗暂且放下不说,贾宝玉在林黛玉回扬州的第二年春天也去了扬州,算是实现了几年前他答应林黛玉的承诺。

这贾宝玉会来扬州,主要还是他爹贾政让他跟着姑父学习。

国孝家孝期间不止娱乐项目没了,节日里也不能办的隆重,家里的学堂也是开课断断续续,更何况贾代儒没了唯一的孙子贾瑞后,这在教习上更是不用心了。在学堂上学还不如在家自学来的好。

再看这林如海,他不止官职高,学问上更是了不得,毕竟林如海当年科举可是拿下探花的人。贾政想着让贾宝玉在林如海面前,哪怕是耳濡目染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而贾宝玉根本没想那么多,他只想着能见到林妹妹就答应了。而到了扬州,因为男女有别,又不像在大观园里那么住着,贾宝玉不能常与林黛玉单独见面。

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见面,更多的时候林如海也在,这虽然没有了在大观园里自在,但是他们也长大了,知道克己复礼,不过眉目传情之间,宝黛两人之间的情谊更深。

这三年,圣上收回了很多原先属于太上皇手里的势力,特别是军中,而收回军中的势力还多亏了高产的织布机和纺纱机。

官造织坊生产的棉衣,给士兵一发就是三身,还是冬衣,这冬衣是打着圣上体恤士兵的名义,走圣上的私库,大告天下的。

不要小瞧这三身棉衣,要知道有些北方穷苦的人家,冬天一家人有可能只有一件能穿出去的棉衣,不止一件棉衣多人轮换着穿,而且是出门赚钱的人才能穿,不出门的只能在家烤火或者就那么受着冷。

现在当兵能发三身棉衣,还是每年三身,这吸引力可是不小的,可以说是极大的调动了北方征兵的效率,有的地方兵满了还要竞争才能当上呢。

圣上得知军中士兵的积极性还是很惊讶的,因为他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莲姑不止是研究道法精妙,通晓人心上也是一把好手呀!”圣上感慨道,然后命太监将进贡的新鲜鹿肉送到莲姑观去,“多送一些,老三也住在那边,对了,怎么说还记得吧。”圣上吩咐着。

这太监是圣上的心腹,又常和甄英莲打交道,自然是明白的。“当然记得,请陛下放心。”

军中棉衣的事情和甄英莲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纺纱机和织布机效果好,不止松江府,别的产棉区也用上了,但这机器只在直属于国家的织布厂也就是官造织坊里用。

这产量上来了,价格上自然会影响,就有经商的托人向上反应,找了道貌岸然的老儒生,说官造织坊本应为皇家生产精品,圣上放任官造织坊生产一般的棉布,是与民逐利的行为,会造成民怨。

圣上看到这个折子的时候很生气,但他也是非常在乎民声的,当他在白鹤观见到甄英莲的时候,想到那两种机器是她发明的,想问一下她有什么看法。

当时圣上并没有指望甄英莲一个已经超脱自然一心修道的道姑对这样深奥的事情能有什么看法,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

甄英莲听完圣上复述的老儒生的折子,说:“这孙大儒说‘与民逐利’我是不认可的,农民大多是‘男耕女织’,而织造的棉布,有多少是为了卖呢?更多的是自给自足罢了。据我所知,这两年,单纯的棉花的价格并没有降低,反而因为去年北方天寒还涨了,这对于能自己织布的农民来说,哪儿来的怨言呢?”

圣上还真没想过这棉花的价格和棉布的不同,只听说棉布多了价格低了,甄英莲继续说:“官造织坊是在与民办织坊的人‘逐利’,他们不过是想要官家放开这两种机器也给他们用罢了,这就看圣上的选择,是放开之后从商人那里征税补国库,还是直接官造的利润进入国库。”

“要是放开了,那棉布的价格不就更低了,普通老百姓不更民怨起来。”圣上喝着茶,冷着脸说道。他当年可是在江南见识过盐商逃避税收贿赂官员的样子,棉商能好,从他们手中能真的收到几成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