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遨游[快穿](225)

作者:瑾秀Ann 阅读记录

而且“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在封建统治者心中,只要不影响占最大人口数的农民就行,而且官造织坊的扩大,更多自己织布的女工进入工匠团体获得收入,那就更可以“牺牲”商人的利益了。

老儒生的折子递上去,没有任何反馈下来,眼看着新的棉花季到来,商人们联合起来放出官造织坊与民逐利的消息,圣上下令彻查散播谣言的人,但光堵不是解决的办法,他想挽回名声,又再问起甄英莲来,甄英莲就建议给士兵发放棉衣来赢名声的建议。

“就说‘与民逐利’是为了可以让保家卫国的士兵过的更好,得了军心,就不怕扰乱的造成的那些势力。而且也可以让官造织坊赎买那些商人的织坊,那些商人是最会妥协的。”

甄英莲还写了篇文章,用现在的话术说了发展官造织坊的好处,其他领域也可以发展官造的,还最后还提了一句:“我朝国土面积大,市场饱和还需要时间,如果饱和了,还可以卖给洋人。”

“莲姑眼光之深远,堪比国士。”看完文章的圣上很是感慨了一番。“朝中多为老人,三年国孝后就立刻进行科举吧,该是给朝堂多些新鲜血液了。”

在科举开始之前,还发生了一件震惊江南的大事,那就是圣上抄了江南甄家的家。

其实弹劾甄家的折子早就有了,不过碍于国孝期间(老太妃姓甄),没有操作,而甄家被抄家的理由是: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和强抢民女打死百姓。

前者是身为地方监察官员的林如海收集证据,联合督察院的御史,一起递上去的弹劾折子。后者是甄家那个叫甄荣的,在酒肆看上酒肆老板的女儿,喝了酒就要强了去,酒肆老板不依,甄荣就让下人把酒肆打砸了,还把酒肆老板打的重伤,酒肆老板不久不治身亡。人命官司加上前面的弹劾,圣上直接下令抄家。

甄英莲得到消息后,很是回忆了一番在江南甄家短暂的几日时光。“甄荣,这个名字让人熟悉,哦,想起来了,不就是当年在甄家门廊色咪咪看我的那个。果然是品性不改呀,而且他这操作,怎么和原作里薛蟠那么相似,该是说这些纨绔品行就如此吧。”

甄英莲感慨道,“希望薛蟠能从这甄荣的事里吸取些教训,也省的连累了他的亲妹妹宝钗。”要是薛蟠能够吸取教训就不是他了。

贾宝玉在扬州,甄家抄家的时候,他也随着人群去围观了。

看——那浩浩荡荡围住府院的兵马,那混乱四散的仆人,那一箱箱被清点贴条的物品,那扣上枷锁的昔日高官贵人,那还穿着华服,却一个个被绳子牵着,低垂着头麻木前行的甄家的男女老少……

昔日接驾过四次繁华如梦的江南甄家就这么在历史的长河里落幕了。

看着眼前的一切,贾宝玉有些茫然和恍惚,眼前的场景如梦如幻,明明是白日里,他像是又走进了太虚幻境中……

而周围的人只见人群中一位华服少年突然晕倒,他身边的仆人忙喊人叫人,可依旧叫不醒他,只好叫了轿夫来将他抬回林府。

回了林府后,又过了两个时辰贾宝玉才醒来,醒来后的他似乎比以前更通透了。贾宝玉想到这次梦回里那个唱着“好了好了”的道士,又想到在琼山观的叫甄士隐的道士来林府的时候,也说过什么“好了”的话,就去找他求了那《好了歌》来,反复咀嚼,也不知这贾宝玉是悟了什么。

贾宝玉在扬州并不是没有社交往来的,那围观甄家抄家的人里也有认出他的,“这贾家和甄家往上几代也有姻亲,一门两公,在京城也是极其富贵,想来看到这抄家的场景,物伤其类了吧。”

第225章 榜下捉婿

国孝过后的科举, 格外的人多,也格外的激烈。但是,因为这次下旨和开始报名考试之间时间短, 贾宝玉没能及时回到“户口所在地”京城, 因而错过了。

贾家人都觉得可惜, 王夫人隐隐的还有怨自己丈夫在朝为官却不知科举要开考的这么急。“这圣旨一出又不是全天下都同一时间知道, 老爷在朝上怎么不多注意起来。”

贾政叹气道:“唉,我这些日子不是忙着扫和江南甄家有关的尾巴吗?哪还有精力去打听这个。宝玉不能参加这次科考也不一定是坏事,江南甄家被抄了, 我们也低调些吧。”

“咱贾家的好姑爷林如海在扬州,还能忘恩负义咬上咱家一口不成。”王夫人不在意, 她觉得自己丈夫就是万事太拘谨, 才只做到现在的官位, 丈夫要是有自己大哥王子腾一半的魄力, 贾家也不至于如此, 在贾家兴盛上,现在她就指望自己的宝玉了。

“妇人之见!”贾政呵斥道,用手指着王夫人, 摇摇头却没再说些什么。

贾宝玉其实不是不能按时回来的, 他在路上故意磨蹭了几天的时间,他是主子, 奴仆哪有敢催他的。

贾宝玉没能参加科考, 而有一个甄英莲一直忽略的人参加了考试,而且从童试一路向上,直接“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这个人就是冯渊。

冯渊这五年多来,那是一个刻苦,如果说一开始是有着想要考取功名迎娶美娇娘的心思, 后面越学越觉得自己以前荒废了时间,不知读书的好。

知道他“浪子回头”的人不少,一位告老还乡的大儒收了他做学生,而且冯渊在这做学问一道上还真的有天赋,童试的时候就拿了个第一,这一路考上去,那是一个春风得意。

只要到了“进京考试”这一步的都是各地中了举的举人,科考结束后,大小都会被任用。

有很多中举之后,在本地就有很多攀附上来的人,单身的更是很多就被定下亲事了。

而冯渊因着当年的“一见钟情”和承诺,愣是在中举后,把在金陵给他介绍姻缘的媒人都拒绝了,连他老师介绍的也拒,差点惹出不尊师的事情来。

冯渊当时在甄家说的是中举就去提亲,但现在中举了他又想着再往上考,“待到我头戴金花帽,身穿红蟒袍,然后前呼后拥、八抬大轿去迎娶,岂不更加风光。”

冯渊这样幻想着,也就直接去了京城。他这样的举动让他错失了一次了解真相的机会。

而对于进京的举人,京城的各家也都瞧看着,看着到时候哪家可以拉拢。有些有门道的大家,更是能将这些举人背后牵扯都查的干净。

所以,在众多举人里,冯渊这个家世单薄,单身又年轻的人就被重点标红了。

而在放榜的这一日,冯渊刚高兴着看到自己考了第十五名,就被“榜下捉婿”。

冯渊被明显穿着南安王府衣服的侍卫一左一右架着请上轿子,双脚离地的冯渊喊着:“哪有这样请人的,唉!唉!快来救我,救我呀!”

而回应他的只有同僚考生羡慕并嬉笑的声音,“这是被榜下捉婿了!真好呀,听说南安王府那南安郡王的妹妹未婚配,想来是配与他了,真是要见证一段佳话了。”

“羡慕呀,这人生八大喜的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就这么让这个叫冯渊的小子赶上了!”

众考生嬉笑着将这件事传了出去,心思灵活的说书人已经开始写稿,准备将这段在茶馆里说上一说了。

要说,这南安王府不将自己的女儿婚配给同样家族的勋贵子弟,怎么就看上了出身白丁,前途未知的冯渊了呢?

原来,这南安郡王在西海沿子打了败仗,还被那藩王给活捉了,对方要他妹妹和亲。

这个消息还没放出来,圣上嫌这事儿晦气,扫了科考的兴,一直压着,等科考都结束再处理。

虽说压着,但身为当事人的南安王府的主事南安太妃却是知道的。南安太妃怕自己女儿真去和亲,决定先将女儿的亲事定下,再找个义女代替女儿去和亲。

匆忙之下,这女婿的人选就选了这好拿捏的冯渊,冯渊上无父母,家室干净,也没有在家乡的糟糠之妻,十五名的成绩,有南安王府在,未来也会不错。而代嫁的义女也选好了,是那贾家的庶女贾探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