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恋上小偶像[娱乐圈](30)

作者:五灵感 阅读记录

余妍:【把你银行卡号给我。】

江冶回得很快:【为什么?】

余妍:【我把裙子的钱还给你。】

江冶:【不用,这条裙子本来就是我想送给你的。就当是小粉丝给偶像的礼物,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那就把这笔钱存着,当做下次我请你拍MV的酬劳,可以吗?】

他把话说的很周到,也很妥贴,给了完全充分的理由让余妍来收下这条裙子。

余妍回他:【我不想欠你。】

【如果我想让你欠我呢?】

她深吸口气,按下录音键疲惫地说:“江冶,你就真的不怕把我们的关系闹僵吗?我要是讨厌你,直接把你拉黑处理,对两方有什么好处?”

那头没打字了,直接一个视频通话弹过来。

余妍想也没想就接,屏幕一亮的瞬间,三张年轻英俊的脸挤在小小的竖屏里,异口同声地跟她打招呼:“余妍姐好,我们是4Space。”

就像快要喷发的火山口,突然来了场倾盆大雨。焰火不得不熄灭,面对两张陌生的笑脸,余妍很快地调整好表情。

向来吃软不吃硬,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她性情上来了,可以把江冶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两个无辜的男孩坐在这里,不好把场面闹得太难看。

应付性的笑了笑:“哦,你们好。”

除了江冶,那两个男生明显很紧张。她是大前辈,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与方才聊天的语气截然不同,江冶笑容十分乖顺,手臂一推身边的队友:“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跟姐姐自我介绍。”

真会掩饰。余妍抿了抿唇。

“哦哦。姐姐好,我叫林有成。”

染着红发的男孩笑嘻嘻地打完招呼,另一张更成熟的脸又凑了上来,谦虚的自我介绍:“姐姐好。我叫景旭,是4Space的队长。《心之所向》的每期节目我都看了,很喜欢您的冷幽默。”

余妍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默默点头。

江冶抬高下巴,往后瞧,问道:“伊浩延呢?”

林有成脱口而出:“戴耳机看书,别管他了。省得到时候还嫌你打扰他。”

和其他两位队员不同,江冶和伊浩延的关系还算可以。只要没有发生过大摩擦,对于所有队员他都是一视同仁。

他在人情世故上一向拎的很清。

镜头上抬,余妍瞧见坐在录音室的角落里的人。

男生穿着白衬衫,书生气模样。头戴耳机,手上端着本书。

第24章 熟悉客人

江冶也冲他打几个响指,伊浩延慢吞吞抬起头,发现手机屏幕里的余妍,手忙脚乱地把耳机摘下。

丹凤眼,挺鼻梁,生的古典又精致。余妍看完第一眼升起的念头就是:骨相佳,好上镜。

这张脸如果去当演员,比起跑线上的人赢太多。就算没有天赋,后期努力一下也能在影视圈里有所建树。

伊浩延先是微笑,依然弄不清什么情况,问他:“江冶,你这是在整蛊还是真的视频通话?我昨天才看完《告别之夜》的重映,今天就看见本尊,也太不可思议了。”说到后半句话的时候,他看的是余妍。

“你好。”余妍率先打完招呼,伊浩延眸子里惊讶一闪而过,正襟危坐。

“余姐好,我叫伊浩延。很喜欢您的电影,昨天才刚看完《告别之夜》,您的台词功底太好了……”他脸上还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目光在余妍和江冶直接来回跳。

“骗你的,就是在整蛊。”江冶哂笑后的神色让人捉摸不透,拿上手机径直走开了。

他不喜欢伊浩延这幅套近乎的模样,好像他们同样演过戏就很有共同话题似的。他也看过《海边告别》,可没迫不及待地拿出来说。

“……那就谢谢姐出演我们MV女主角的事情了。我知道你很忙,我们也要接着录歌,那就先这样吧,拜拜。下次录节目见哦,不要太想我。”

“谢谢姐姐。”林有成和景旭也忙出声。

余妍还没来得及开口,视频就啪的一下挂断了。她抬起头,直看到镜子里自己哑口无言的模样。

接下来他识趣得很,一连几天再也没找她说过话。

再次敲醒对话框的时候是某个闲暇的夜晚,江冶表现得仿佛这事儿已经揭过去了一般,直接甩来张合照。

火锅店,江冶,屈雪莹,田小恬,崔瑶,甚至连柯浩也在。

江冶:【姐,大家都在东城顺道出来聚了个餐,你要是也在东城就好了。】

余妍吐出口烟圈,睫毛一抖,夹着烟的手敲字:【江冶,你怎么知道我在东城的?】

很难猜到吗?未必。

镜头无孔不入的时代,每个明星的行程都有被泄露的危险。出现在某个路人的镜头中也是常有的事,多关注关注超话,总能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街拍生图。

比如某流量小生在路边摊修自行车胎,上过一回热搜,哪家店哪个街道口很快被粉丝们扒的一干二净,一个小小的修车摊瞬间成了打卡盛地。

指甲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咖啡杯,女人的轮廓在珠帘后模糊不清。

在咖啡店兼职打工的大学生擦着桌子,目光频频向那边飘去,偷偷观察她吸烟的样子。

朱唇含住烟蒂,下颌微微上抬。她用力吸烟的时候,两颊微微凹陷,脸更显削瘦。性感,优雅,迷人神魂。

一口下去深深过肺,许久,唇缝边才缓缓飘出一缕淡烟,不到两秒钟就消失不见。

他从没见过有人吸烟的模样能这般好看,借着擦桌子的幌子,光看她抽烟就看了十来分钟。

暧昧的灯光给她的轮廓渡了一层淡淡的金边,微卷发慵懒地垂下。她坐那儿,像一件艺术品。

老板说那个人是咖啡馆的常客。这家店开了七年,每年她都会来光顾一段时间。有时是大雪纷飞的寒冬,有时是高温难耐的酷暑,可能是元宵节的前夕,也可能是春节阖家团圆之夜。

整整七年,风来雨去,雷打不动,戴个墨镜,手拿稿子,一坐就是一下午。

“我有一回早起去市场进货,路过十字路口的五星级酒店,发现她从那出来。她好像在东城的这几年一直住的酒店。当时我就想:真是奇怪了呀,还有这种人?”

“我看她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都是东城本地人,穿的戴的加起来起码十来万,应该是有钱买房的。怎么逢年过节的,还要住在酒店,经常一个人跑外边坐着呢?”老板说话的语调犹带着惊叹。

大学生吐槽:“您不也过节还在看店吗?”

啤酒肚,面临秃顶危机的老板睨他一眼:“我父母双亡,有车有房。开店就图一乐,想什么时候开业就什么时候开业,你呢?”

他没话了,乖乖把嘴闭上。

搞艺术创作的多多少少有点怪毛病,起初老板以为她可能是个作家,编剧或者话剧演员,压力大了找个没人的地方坐坐。

反正不可能是大明星,大明星怎么可能会来这种老破小的咖啡馆?

可是后来有个女演员的名头越来越响亮。即使整整七年老板没见过她摘下墨镜后的样子,也大概猜到了她是谁。

大家心照不宣,默契地选择看破不说破。

“所以,到底是哪个女演员呢?”大学生揪着抹布发出疑惑声。

“你应该很少看电影吧?”

“偶尔看看热映的大片。”

“那就正常了。她是文艺片女神。”老板咕哝着转过身摆弄茶杯。“对了,不要去打扰她啊。以后她要是不来了,我要找你负责的。”

结账是老板亲自来操作。她手指在屏幕上蜻蜓点水,二维码一扫,效率之高,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

眼见人一声不发的又要走了,老板脸上还有点恋恋不舍,送了她一盒挂耳式咖啡,价格比她消费的还贵。

大学生站在后厨门帘边,颤颤悠悠地掏出手机,对准她的脸,甚至不敢等到对焦就急匆匆地按下拍摄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