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1400)

四爷就问祖大弼,“可读过兵书?”

读是懒的读的,但是听还是听过的。

“那你可听过‘战之四祸’?”四爷这么问。

祖大弼摇头,没听过。

四爷就看孙传庭,“那请孙传庭告诉你,什么是战之四祸。”

孙传庭起身,“举兵之日境内贫,此为一祸;战而不胜,此为二祸;胜则多死,此为三祸;得地而国败,此为四祸。”

四爷的手朝下压了压,叫孙传庭坐下,这才看向祖大弼,“这意思是,战之祸有四,其一,越打越穷。其二,无必胜把握。其三,险胜且死伤大。其四,占了地却伤了自身的元气。这是管仲的话!拿这去衡量辽东的情势,你觉得朝廷能打吗?天灾不断,百姓艰难,朝廷就那么些银钱,要么,用在赈灾上,要么用在打仗上。不打,边关暂可安,灾民得以安置。打,边关乱,灾民不能安置也是乱。一边是两安,一边是两乱,朝廷能怎么选?便是打了,此战有胜算吗?没有!你们自己也很清楚,并无必胜把握。便是仗着火炮,依仗着关隘,能胜,也是险胜。这般之下,岂有不损朝廷元气的道理?条条都犯了战之大忌,这就是朝廷不打的原因。”

说着,四爷就看在做的这些将领,“但祖大弼提的这个事,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将领对将士,并没有把朝廷的意图传达到位!将士心存不解,无人解答!将士是什么?是人!是一个军队的基础!战,需得鼓舞其士气。不战,安抚其情绪。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到上下一心,军令通达。”说着,就看祖大弼,“回头,你该给令兄写一封家书,告诉他要尊重将士,引导将士的重要性。若不然,你这节课就算是白上了。今儿,你的作业没别的,就是一封家书。写好了,叫专人给你送回去。”

祖大弼:“……”这个小白脸,竟然还指挥起一方守将怎么治军了!

四爷又问他,“读《三国》吗?”

没耐心读,但却听过说书的讲过。

四爷点头,“你第一个月的任务就是去读三国,把三国细细的读一遍,再说其他!要不然,你还怎么回辽东打仗。你都不读的三国,却是大清皇帝放在手边案桌上的必读之物。两两对阵,你能做到知己知彼?”

祖大弼愣愣的不得不应。

坐在那里心思电转的孙传庭就觉得,皇上真会骂人!

《三国演义》上有这么一段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1】。

而在坐的二十人里,包括自己在内,谁能全通天文,识地利,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兵势呢?就是自己,也不能说是全通呀!

因此,可不都是庸才嘛!

第618章 明月清风(194)

坐在后面的几位先生, 这会子可顾不得皇上是不是在骂人。因为皇上说祖大弼问的问题里折射出的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在军中,以上对下的模式得变。

怎么变呢?

太祖出台各种的律法, 是防着下层将士被欺压欺负。到了皇上手里, 皇上在吃穿上尽量保持上下一致。熊廷弼觉得,如果太祖之前的行为能被称之为护兵的话, 那么皇上从吃穿和安置亲属上看, 就属于爱兵。

当然了,这也不稀奇,带兵的将领都知道, 爱兵如爱子!真的做到关爱了, 他们就肯为你拼命。自来带兵都是这样的!

而皇上呢,坐在上面, 也不亲自领兵,他觉得皇上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可如今从皇上的话里听出了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在护和爱的基础上——还得教!

对!不仅仅是训, 还有教!

除了训兵之后,还得教兵。

训练是为了战的, 可教又是为了什么呢?教的大头兵们什么都懂了,会更好带吗?

自来也没有谁这么实践过!

他一直以为,带兵的将领可分两种,一种是孙传庭那种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 一种是祖大弼这样的冲锋陷阵不计代价不要性命往前冲的。

第一种,这种将领是该懂的都懂, 不用多费唇舌。这种人放在军中,有多大作用不知道, 但至少不会坏事。

第二种呢,他们是什么也不懂。正是因为什么也不懂,所以才不容易质疑,是那种一声令下不问结果就敢拼命的。

在军中,这两种是缺一不可的!但他们呢,又不必成为彼此。

愚兵好带,一如新军,最开始不就是一群愚兵罢了!

而如今皇上的意思却是:不能愚兵。

是因为李自成等人成长的能独当一面,叫皇上心里对下层的将士有了不一样的期许了吗?

林木儿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