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从亨利八世开始[直播](123)

作者:星星之北 阅读记录

【当然, 她后来凭借着自己开疆拓土的功绩为自己赢得了大帝称号。】

索菲娅唇角微微弯起, 泄露出她内心的欣喜。

【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的对外战争始于1768年, 这一年是她辉煌成就的起点。】

【1768年底, 迟迟无法讨论出结果的立法委员令叶卡捷琳娜的耐心快要耗尽, 正巧这时南边不太平, 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一触即发。】

【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由来已久,第一次战争发生在1676年, 自此开启了双方长达两百多年的争斗。两个帝国之间的大型战争共计十二次, 最终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公开处死,俄罗斯帝国瓦解;奥斯曼帝国沦为他国殖民地,苏丹制度被废除,土耳其一蹶不振为最终结局。谁都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

俄罗斯贵族们:???

各国大使:!!!

伊丽莎白再次感受到熟悉的晕眩和心梗。

比起俄罗斯覆灭, 沙皇被公开处死,彼得的作为还有农奴解放都不算什么大事了。

皇帝怎么会被公开处死?!尼古拉二世是个什么废物东西?!

拉祖莫夫斯基熟练地伸出手想要扶住晕倒的伊丽莎白,没想到她踉跄了两步后并未倒下,而是在权杖的支撑下很快站住, 然后将目光投向在场的大使们,想要找出是哪个国家、或者是那些国家野心勃勃推翻了沙皇, 瓜分了俄罗斯。

没错, 在伊丽莎白的逻辑里, 俄罗斯帝国的瓦解是因为其他国家的侵吞。

理由也简单,如果是国内的政变,顶多像索菲娅处理彼得和伊凡一样,暗中指使人将他们杀死。政变者是绝对不敢公开处置被推翻的皇帝的。

而且以欧洲国家整天你打我、我打你的格局,伊丽莎白将罪魁祸首锁定在其他国家身上也不足为奇。再说了,俄罗斯当年也有被波兰占领,连莫斯科都沦陷的前例在,很容易让她由此联想到俄罗斯再次被瓜分侵略。

浑然不知自己莫名其妙就被扣了一口大锅的各国大使还在震惊于奥斯曼和俄罗斯两个无论是领土还是国力都十分强大的国家最后居然瓦解了。

俄罗斯先不说,奥斯曼帝国可是一直被天主教国家仇视的(法国除外)。尤其哈布斯堡家族就常年和奥斯曼争斗,从西班牙还没有统一时双方就一直在打仗,打到现在,仍然看对方不顺眼。

现在听到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都被废除了,奥地利大使脸上都露出几分克制不住的笑意。

不过很快众人就察觉到了伊丽莎白像看仇人一样频频扫视他们的目光,这就让所有人摸不着头脑了。

如果英国大使知道伊丽莎白的想法,他就会以他丰富的经验告诉她,有没有可能沙皇的死不关其他国家的事,是被内部推翻然后砍头的?

可惜英国大使不清楚伊丽莎白在想什么,也就没办法“贴心”地给她提醒。

伊丽莎白揣测完每个大使,当然是没找出让俄罗斯覆灭的嫌疑人和嫌疑国。一百多年后的事,她也不知道前因后果,根本毫无头绪,在大使们纷纷回以奇怪的眼神后,伊丽莎白只能收回目光,将所有情绪压下,重新把注意力放在水镜上。

【1768年俄、土之间发生的战争是第五次,起因在于俄罗斯对波兰的强权控制威胁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这场战争打了六年,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也发生在这个时候。】

伊丽莎白稳了稳心神,对身后的索菲娅招手,“索菲娅,到这边来。”

索菲娅微微睁大眼睛,不明白刚才还怒气勃发的女皇叫自己做什么,不过她按下心中的诧异,乖顺地走上前。

“你仔细听着。”伊丽莎白朝着水镜的方向轻点下巴。

索菲娅更不明白伊丽莎白的用意了,她一直在好好听着所有内容,没有人比她更关心自己的未来。

“听清楚你将来会做什么,吸取教训,要做得更好,将俄罗斯建设的更强大,强大到没有国家敢冒犯它。”

伊丽莎白将“冒犯”咬得很重,眼神又将各国大使扫了一圈。

索菲娅觉得女皇的情绪有点奇怪,但她无异于承认自己继承权的话更让她感到兴奋,瞬间将那点奇怪的情绪盖过。

“是!”

索菲娅声音不重,但异常坚定的回答让伊丽莎白十分满意,也总算驱散了她心中的一点郁郁。

众人将两人的互动看在眼里,莫名被仇视的大使们此刻将索菲娅公主的地位在心中提上了一个台阶。

【战争最开始的诱因还要追溯到1763年。当时的波兰国王——萨克森公爵奥古斯特二世快死了,波兰王位即将空缺,欧洲大国都盯上了国王的位置,想扶一个可以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傀儡上位,这也算是老传统了。】

波兰大使:刚刚高兴早了,忘了第一个面临国家覆灭这种事的是波兰。

各国大使同情了他一秒,然后默默记下波兰国王去世的时间,就像神迹说的,大家都想在波兰王位上插一脚,有了预言,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布局了,不用等到1763年时措手不及。

【为什么欧洲的国家总是盯着波兰的王位呢?这源于它过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过于奇葩的政治制度。】

【波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它北临波罗的海,东边是俄罗斯,西边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南边又接壤奥斯曼帝国,是个四战之地,也是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这样的地理位置注定想获得出海口的俄罗斯要控制它,被隔开一块飞地的普鲁士想分割它,为了抵抗其他国家扩张,防止自己被侵犯的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想控制它。】

【不过也不要以为波兰是个小可怜,历史上的波兰并非没有强大过。波兰辉煌的时候可以说拳打德意志,脚踩俄罗斯。波兰的军队还扶持过伪德米特里占领过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让当时还没改名的俄罗斯差点就亡国了。】

【有辉煌就会有衰落,再强大也架不住波兰内部斗争自己作死。】

【波兰的贵族和国王之间的争斗以及贵族和贵族之间的争斗是波兰混乱的根源。为了限制君主□□,捍卫自由,斗争到最后,波兰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两个大杀器——国王由贵族选举产生和自由否决权。】

【前者为他国贵族入主波兰提供了制度依据,而后者则成为了周边强国任意宰割波兰的工具。】

波兰大使面露苦涩。

波兰内部也意识到了自由否决权的问题,也有想过改革,但现在改革的决定权却不在波兰人自己手里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自由否决权的含义:即所有波兰议会的任意一名代表只要反对,则议会提出的法案都不能生效。】

【这样的机制实在太有利于外国势力了,他们可以随意收买一名代表投出否决权,将波兰内部提议的不利于自己国家的政策否决掉,比如说召集军队对邻国开战,有人投否决票,这条法案就不能实施。这种毫无理由的否决权让波兰滑向深渊。】

【为了保护自由否决权,1667年,勃兰登堡和瑞典同意在必要条件下“为保卫波兰的自由”可以对波兰开战。本质上,就是以战争阻止波兰人废除自由否决权。此后百年间,每个和波兰签订协约的国家都会重申有相同性质的条约。】(注1)

【波兰的这两项政治制度让但凡有点想法的邻国都能有机会插手波兰内政。】

【1764年,奥古斯特三世死后,法国和奥地利的联盟有意将奥古斯特三世的儿子推上波兰王位。而叶卡捷琳娜和腓特烈在讨价还价后也结为盟又,腓特烈对波兰国王的人选不感兴趣,便随叶卡捷琳娜的心意,选择支持她的旧情人波尼亚托夫斯基。】

【不要以为叶卡捷琳娜推情人上位是惦记着昔日的情谊,或许选择波尼亚托夫斯基确实有念旧情的成分在,但更多的还是为政治考虑。波尼亚托夫斯基的舅舅是当时波兰极有势力的贵族恰尔托雷斯基家族的一员,本身就能笼络一批本土贵族给家族成员投选票。恰尔托雷斯基家族是波兰内部的亲俄派,家族原先看好的波兰国王人选是亚当·卡齐米日·恰尔托雷斯基,但叶卡捷琳娜需要的是一个更弱势、顺从的波兰国王,所以在她的强硬支持,陈兵边境的情况下,波尼亚托夫斯基最终当选波兰国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