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119)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女同志又给自己的妈选了一件,沈兰给对方打了八折,又送了一条手帕,对方高高兴兴地出门。

开了第一单,原本还在门外观望的人,也纷纷进来逛。

几人热情接待。

因为有李娥前期的宣传,又加上开业活动,他们的生意很不错。

期间,沈兰还看到了熟人。

她婆婆的那位同事,以前摆摊卖四件套时,找她买过的秦阿姨来了。

秦阿姨还带了三个人过来。

她一进门,就喊:“小沈,你开始做衣服,卖衣服,也不跟秦阿姨说一声!还是你婆婆告诉我的!”

其实她们也并不熟,就那一次见了一面,甚至秦阿姨进来的时候,沈兰都没有认出来。要不是她叫小沈,她提起婆婆,沈兰还真认不出来。

沈兰:“阿姨,我不是怕打扰到您!您看看喜欢什么,我给您优惠。”

与秦阿姨一起来的三个女同志笑道:“小沈同志,那我们能不能优惠。”

沈兰:“必须能,阿姨们,你们看看什么喜欢的,可以取下来试,试衣间在那边。”

有试衣间,本来只准备先看看的阿姨们,纷纷拿了衣服或裤子去试。结果一试,牛仔裤穿出来的效果很惊艳。毕竟,这年头,没几个胖的人,瘦的人穿牛仔裤效果很好。

选了一番,她们四个人一人买了一套。

沈兰给他们打了八折,又各送了一对拼布沈头套。

结完账,秦阿姨又问:“你的四件套还有没,我还想买一套。”

沈兰一愣:“四件套有,不过店里摆不下,这边没有。您看您什么时候有空,我帮您带过来。”

秦阿姨:“后天吧,后天我有空。”

另几位阿姨们:“什么四件套?你们家那个据说洗完不用再钉被子的四件套?我爱人上次还说让我也买两套,就不用每次洗个被子,还得叫他拆门板。他累我也累。”

秦阿姨与有荣焉:“就是那一套四件套,去年找沈兰买的,可惜上次买少了。这几个月又一直没见到小沈,我还以为都没了,我听说小沈回乡参加高考了?有的话再给我来三套吧,一套我觉得不够,有时候家里来个客人什么的。”

阿姨们也凑上来:“我也要,我也要。”

沈兰:“您看,您几位去我四合院的缝纫铺那边方便吗?那一边的颜色多,您几位要得多,可以去选自己喜欢的颜色。”

秦阿姨:“行啊!那我们周六下午去,老姐妹们,你们觉得怎么样?”

阿姨们:“挺好!”

阿姨们满意地走了,李娥发现新商机,“姐妹们,我们要不也把四件套上一点货?还有手帕、布鞋。这些东西都不用挂出来,占不了很多地方。”

沈兰看向雪梅,“我没意见,你觉得呢。”

沈兰觉得自己是受后世的影响,卖衣服就卖衣服,做大做精,但是在这个年代,其实没必要分那么清楚的。

雪梅说:“我们明天直接把缝纫铺的货架抬过来,摆上货试试。行,就再买货架上货;不行,除了花点力气,也不花什么钱。”

李娥:“好主意。”

沈兰指着正拉货过来的杜若歌和顾景俞,“也不用等明天的,就今天请他们搬过来吧。”

于是,杜若歌两人,刚下完货,又被支去搬货架,雪梅跟他们的车一起去的,缝纫铺的东西,她比较清楚在哪。

雪梅他们走后不久,店门外突然响起腰鼓的声音。

杜爷爷请了院子里的老年秧歌队。腰鼓敲起来,把过路的人都吸引过来。

末了,杜爷爷带着院子里的大爷大妈们进门。

杜爷爷:“沈兰,你看有没有适合我们的衣服裤子。他们还想我帮他们带回去,问题衣服裤子又不像布鞋,只要码子对了就行。我们给你送了秧歌,你可得给我们便宜。”

沈兰笑颜如花,“便宜,必须便宜。”

杜爷爷又问,“杜若歌那小子呢,好不容易休个假,怎么没和你在一起。”

李娥捂嘴笑,“被沈兰派出去干活去了。”

杜爷爷也笑了,“行,让他多干活,他现在身体好,累不坏他。”

沈兰:“行,听爷爷的。”

一行人都没空着手,各拿了一件或两件,结账的时候,沈兰也给他们打了八折,并拿出了拼布枕头套、手帕,让他们自己选一个。

大部分人选择的是枕头套,虽然枕头套都是用碎布拼成的,对于沈兰他们来说,并不需要多少本钱,但是如果要去供销客买枕头套,也是不便宜。

结完账,有个声音十分洪亮的老爷爷问沈兰:“闺女,你那布鞋什么时候有,我还想买。”

杜爷爷在边上吹糊子瞪眼,“老朱!你早说呀,布鞋一直有,我孙媳妇还有个杂货铺呢,布鞋就在杂货铺。”

沈兰笑:“杜若歌他们已经去拿去了,您要是不急着走,可以在这等等,他们晚点就要到了。”

正说话间,外面汽车响。

正是他们到了。

杜若歌和顾景俞搬柜子,沈兰看店,李娥去给雪梅帮忙。

沈兰把朱爷爷要的布鞋找出来。

看到朱老爷爷买布鞋,另几位爷爷奶奶也围过来。

杜爷爷很自豪,“你们穿的那些布鞋,都是我孙媳妇做的!”

爷爷奶奶们很羡慕,他们与杜爷爷年纪差不多,但是各家的孙子孙女都还没结婚。

其中朱爷爷特别积极,说回去就催他家那臭小子找对象去。

杜爷爷对此只是哼哼。

沈兰没想到的是,两天后,杜爷爷就告诉她,朱爷爷的孙子找到对象了。朱爷爷孙子找的对象还是沈兰的熟人。

第93章 深藏功与名

果然李娥说得没错, 裤兜边上有花纹的牛仔裤,确实是爆款。

一天下来,光是这个爆款, 就卖出去七条。

沈兰和雪梅:“看来还得多生产。”

这一款牛仔裤, 做起来不难,主要是上面的绣花,比较繁复, 靠缝纫机绣起来,比较难。

沈兰已经跟杜若歌提了, 让他有空的时候再造一台绣花机。

杜若歌表示, 他已经在做了,配件早已经买齐。而且,这一次, 他准备一次做两台, 沈兰的师傅很想要一台, 他准备一起造了。

杜若歌果然不会让人失望。每次都是她想要什么, 还没说出来,对方就帮她想到了。

除了这个款式的牛仔裤,其它衣服裤子也卖出不少,眼看都要补货。楚师傅帮她联系的货源,还在路上,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京市。

开业当天, 除了衣服裤子, 就是四件套和布鞋、手帕等, 也有卖出, 特别是布鞋, 他们就是直接把一个箱子放在门品, 上面用一块板子写上布鞋四元一双,一天就卖出二十多双。

几人都觉得可行,准备再置两个货架,一个摆四件套,一个放置布鞋,至于手帕,就用一个小竹篮摆在柜台上,别人结账的时候就能看到。

除了开店那天,沈兰和雪梅、李娥排了班,每天两个人值班就行,同时她们物色起店员,等到她们都开学了,没有店员管理可不行。

这一天,就轮到沈兰休息,沈兰也没有去缝纫铺,她在家准备把给杜若歌的牛仔裤做好。

家里是有缝纫机的,郑艳红买的,偶尔打个补巴之类的。沈兰来了后,郑艳红就把缝纫机给她用了。

杜爷爷把朱爷爷带回家的时候,沈正好下楼喝水。

朱爷爷的孙子叫朱成羽,正是杜若歌手底下的兵。也是那次杜若歌带沈兰见的两位战友之一。

朱成羽比杜若歌还先进部队,不过杜若歌出了几次高难度任务,反而成了他的排长。

朱成羽与唐琴也算是一起长大。

唐家出事之前,唐琴也是个优秀的孩子,那个时候,她与朱成羽同班,她的学习很好,朱成羽却有力气,干活行。他们那个年代,学校天天学习的人少,反而时而劳动,或者时而开大会,学习反而并不重要。他们因为是同一个大院的,又是同班同学,天天一起上下学,接触比较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