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65)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林厂长:“肯定要!我可以代表厂里与生产队签定定向合同。”

听他这么一说,更多人更想试试了,毕竟林厂长开的价不低。

谢有才就提出,“要不我们先种十亩,以一年时间为限,看是种粮食划得来,还是种红薯划得来。”

他的说法得到了不少人支持。

林厂长双眉拧紧,十亩,就算一年收三次,也收不了多少麻。

沈兰站出来,“谢大哥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我查过了,竺麻的兜子要养两年,产量才会更高。第一年产量低,若是试一年就不种了,又得挖掉。到时扔掉的竺麻的兜子又是钱,毕竟竺麻的兜子要花钱买,这不是浪费么?”

杜若歌:“要种,就最少五十亩!”

沈家大伯沈文昌哼哼,“我们大福大队开会,你一个知青,又不是大福大队的,凑什么热闹。”

杜若歌:“我的档案、我的户口,现在都在大福大队,怎么就不能算大福大队的人?而且我是为大队好!”

沈文昌呵呵:“我看你是巴不得我们饿死,大队的地就这么多,你大言不惭要划出五十亩种苎麻。到时我们吃什么喝什么?”

沈文昌这么一说,还真有不少支持的。

毕竟大福大队的情况,也就刚维持温饱,像沈兰家伙食算好的,大多数还是一日三餐都吃粥或者其它杂粮。

他们连饭都吃不饱,跟他们谈什么发家致富奔小康,那太遥远了。

梁婉当即劝杜若歌放弃:“表哥,我们不可能会留在大福大队多久,何苦呢!到时就算是种了苎麻,家家发财了,我们也不一定能看到!更没人分我们钱!”

杜若歌紧抿着嘴唇,“就算到时我们离开了,胡队长他们也可以写信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

正如他说的,他现在档案、户口都在大福大队,他是真真实实把自己当成大福大队的一员。

最终,一番讨价还价,大队定下三十亩地,以三年为期。

至于这三十亩地交给谁负责,大队上的人都推举杜若歌。

杜若歌并没有立即答应,别人不知道,他和沈兰都是知道的,等到十月,国家就会宣布冬季高考。而他和沈兰,都是计划明年夏天参加高考的。

现在不过一年时间,到时苎麻还没出成果呢!若是他做这个负责人,到时他一走,计划搁置,他们今年的努力就白废了。

杜若歌的迟疑,在某些人的眼中,就是没把握。以沈文昌为主,都喝起了倒彩。

沈文昌,“胡大队长,你看看,连杜知青自己都不想接手这个烂摊子,要我说,还是算了吧,别浪费地,也别浪费钱买苎麻兜子。”

原本反对的人不少附合沈文昌。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是知青里面那个叫顾谨北的。

顾谨北:“要是大家不嫌弃的话,我来负责,正好,以后我正想读农业大学,对这方面也挺感兴趣的。”

杜若歌:“我在大福大队的期间,也会全力帮助顾知青。”

既然他们两个人打了包票,其它人总算没有话说。

说干就干,胡大队长帮他们联系了胜利大队的大队长,从他们那里买苎麻的兜子。

苎麻栽种的最佳时期为四月到六月上旬,如今已经是七月,并不是很适合,不过大队上并不想再等一年,就现在买了兜子。

买回来,他们并没有直接种上,而是在切分好后,分出一小部分兜子,在阴凉的地方弄了个棚,分成三组进行培育。

这样的好处,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进行试错。

沈兰拿了一瓶生长素给杜若歌,让他看着用。

杜若歌表示交给他,没问题。沈兰很快也没空管了,她遇上了新难题,杜若歌扎进大棚,没人帮她拉碎布,她做好的成品,也没有人帮她送去麻纺厂。

看着碎布越用越少,堆积的成品四件套和被套越来越多,沈兰有点发愁。

第52章 送礼

沈兰找了个下午, 亲自送了些成品麻纺厂。她的体力有限,体力有限,也就装了杜若歌一半不到, 带了五套四件套, 五个被套。

林奶奶看得直呼心疼,急忙给她倒水喝。

林妈说她表姐已经打电话来问过几次,沈兰再不送来, 她就要上门去问了。

沈兰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林妈也表示理解, 还说看能不能帮她想想办法。同时, 林妈也说了,麻纺厂的家属也有不少有意向做四件套的,他们已经自己送来了布料。

沈兰回去的时候, 装了不少布料, 是家属们要做四件套的。去的时候还好, 回去的时候, 沈兰只觉得,两腿像是灌了铅一样,踩不太动,以至于到家比较晚。

杜若歌放心不下,已经到了镇上来接, 手电照过来的时候, 沈兰松了一口气, 回去的的路程是杜若歌骑的, 沈兰说自己走路, 杜若歌却非要她坐上来, 后座放满了碎布, 他让沈兰坐到前面。

沈兰红着脸坐上去,整个人被杜若歌圈怀里。

一路上,都是漆黑的,唯有手电的光亮照亮前方。

杜若歌:“沈兰,以后还是我去吧。”

沈兰:“可是你苎麻地里不是用忙吗?”

杜若歌,“你放心,我每三天去一趟。明天我去趟废品店,看能不能组个三轮车。”

隔日,杜若歌去废品店找来不少配件,组装了个三轮车,组装好之后,又找来半桶黑漆,给刷上。

有了三轮车,杜若歌每次可以多装一倍的布料,然后杜若歌还给三轮车装了个电机,三轮车变成了电动三轮车。

自此,杜若歌去一趟麻纺厂,来回只要一个小时,他忙里偷闲去一趟,并不大影响种苎麻。

李谨北是个狠人,直接在苎麻地搭了个木棚子,把东西搬过去住。就连吃喝,他都在木棚子里搞定。

他这么认真,作为副手,杜若歌也不好太过放松。于是乎,天天往麻纺厂的杜若歌,也跟着天天蹲到大棚或者苎麻地,只有看到沈兰的堆积的货品足够多,他才会抽上一小时,跑一趟麻纺厂。

好在每次过去,林奶奶都整理好了要给他带回来的东西,帮他省了不少时间。

李谨北的床空下来,再加上杜若歌搬了之后,顾景俞房间也空了一个床。

陈雪梅和李娥突然提出想搬过去。

沈兰很意外,她来大福大队的第二天,陈雪梅和李娥就也来了大福大队,她把两人当成了姐妹,并不想分离。她试图挽留,“雪梅、李娥,现在杜若歌天天地里蹲,你们再搬走,家里都不热闹了。是不是我和杜若歌影响你们休息了?”

李娥大笑,“并没有!我们是怕我们住这里,影响到了你和杜知青的生活。”

说白了,怕影响到沈兰和杜知青生宝宝。

沈兰:……

她可以说她和杜若歌还没有同床吗?

关系到杜若歌的尊严问题,这种话还是别乱说吧。

于是沈兰只能任由陈雪梅和李娥搬出去。

顾景俞过来帮忙,沈兰并帮不上什么忙。

他们搬过去后,原本陈雪梅和李娥是想着住堂屋,把堂屋与房间的门封了,让男知情从房间另一张门进出,顾景俞与范建中商量后,主动把最西边的房间让出来给她们两住,顾景俞和范建中住了堂屋。

西屋的房间比较大,而且是独立出来的,对于两个女同志来说,比较方便。

不过一个小时,陈雪梅和李娥就安顿好了。

沈兰鼻头有些酸酸。

陈雪梅安慰她:“虽然搬出去住,不过我们还是天天能见到的,吃饭也还是一起,就跟以前一样。”

这怎么能一样?

她们俩搬出去之后,除了吃饭时间,就只有杜若歌和沈兰在家。更加上杜若歌忙苎麻的事,沈兰觉得,她的院子一下子就空了下来。

梁婉当天中午兴冲冲过来吃饭的时候,就发现了此事,她的双眼放光:“小房间空了,要不我搬回来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