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79)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沈兰第一天拎了一百双布鞋出门,去了菜市场门口,她开价四元一双,一般还价不低于三块五的,她也卖。

很多人喜欢她的鞋子,特别是小孩子的布鞋,她还给绣了可爱的图案在上面,很多人买的时候,都会带上一双或几双小孩子的布鞋。

特别是沈兰的布鞋不要票,比供销社的也不会贵,对于布票紧张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一天下来,一百双布鞋差不多卖光了。

隔天,沈兰又带了两百双,沈兰有了第一天的经验,弄出了个家庭套餐,单买四元一双,买三双以后,每双少两毛。

这一下,也没人还价了,很多人都是买的三双以上。

生意正忙的时候,沈兰看见了熟人:郑艳红。

郑艳红挎着帆布包,与同事一起路过,看沈兰的摊子面前人多,就想看看是卖什么的。

结果看到招呼顾客的,正是她那好儿媳。

郑艳红顿时觉得鼻子都气歪了,当即想装作没看到,转身要走。

她同事却看上了沈兰家的布鞋,听说买三双每双少两毛,又准备多买几双。

郑艳红只能走远一点等着。

沈兰原本没看到郑艳红,是杜若歌来给她送饭,看到了自家妈。

“妈,你怎么在这里?”

杜若歌问完又警惕地看向沈兰的摊子。

郑艳红不想认儿媳,觉得丢脸,可是儿子不可能不认,她下巴微抬,“路过。”

看儿子一脸狐疑地看着他,她不由火大,“你那是什么眼神?她怎么能让你也来摆摊!你跟她结婚,只会吃苦。”

杜若歌语重心长地说:“我是男子汉,吃点苦怕什么。妈,沈兰不容易,她靠自己劳动致富,您可别来捣乱。”

郑艳红顿时风中凌乱。她这儿子算是白养了,有了媳妇忘了娘,她压下怒气,“我是路过,你秦阿姨觉得沈兰的布鞋不错,在买呢。”

杜若歌一看,秦阿姨确实在买鞋子,才知道误会了郑艳红。

他有些尴尬,沈兰这时也看见了他们,“郑阿姨,你也看看鞋子,有喜欢的,我送您和叔叔。”

明明已经跟自己的儿子结了婚,却管自己叫阿姨。郑艳红对沈兰更有意见了,却不想想,明明是自己先不承认沈兰这个媳妇的。

此时秦阿姨已经买好了鞋子,郑艳红走过去,对鞋子挑挑选选,杜若歌把饭塞给沈兰,把小板凳给她,让她边上吃饭去,他来招呼顾客。

秦阿姨一看,“小歌,这是你谁呀?你来帮着看店?”

郑艳红急急向杜若歌使眼色,杜若歌却当没看到,“秦阿姨,这是我媳妇儿,沈兰。您下次要买布鞋,或者成衣、床品,都可以去我们那边的店子。店子现在正在装修,过几天就能开张了。”

沈兰趁机也叫了一声:“秦阿姨,你好!”

秦阿姨十分羡慕,“小歌你媳妇真俊。小歌真是出息了,不像我家那小子,就木头一块,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窍。他不知道你回来了,知道了铁定来找你。”

秦阿姨的丈夫也是大院的,儿子小名叫石头,比杜若歌小一岁,目前也进了部队。

杜若歌嘿嘿,“行,过两天我也得去部队报到,就能见到石头了。”

秦阿姨又说郑艳红,“郑同志,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么好的媳妇,还藏着掖着,怕我们抢呀?”

第63章 看院子

郑艳红更尴尬了, “老秦你说的哪里话。这不是孩子才回来,没来得及么!”

她选好了一双鞋,要给钱。

杜若歌直摆手, “妈, 不要钱,你媳妇说了,送您穿的!”

秦阿姨也说:“真是羡慕你了, 老郑,现在就能穿到媳妇做的鞋子, 我家那臭小子, 我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你这儿媳妇长得又俊,又能干,小夫妻感情又好, 你以后的日子好着呢。”

被秦阿姨这么一说, 郑艳红的脸色总算好了一些, 她矜持地说, “鞋子我就收下了,今晚带上小沈回来吃饭吧。不用买东西了,她也不容易。”

“行!”杜若歌知道他妈这是让步了,满口答应。

郑艳红当即要拉杜若歌离开,杜若歌:“妈, 你别闹, 你影响到我们生意了, 我忙着呢。等沈兰吃完饭, 我得回店里盯装修。”

郑艳红心有不甘, 最终还是被秦阿姨给劝走。

可能是沈兰多买优惠起了作用, 当天不仅把她带出来的二百双卖完了, 杜若歌又送了一次货。

一天下来,沈兰卖出去二百四十多双鞋子。

期间,沈兰也没忘了宣传自己的新店,让顾客们以后有需要去店里。

沈兰决定,再卖一天,她就不摆摊了,留点布鞋放到店子里慢慢卖。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家的布鞋,也为了能打出知名度,沈兰换了个地方摆摊。

结果,中午的时候,杜爷爷气喘吁吁地找来了,“你们不是在菜市场摆摊么?怎么又跑这来了?我一顿好找,从菜市场那边一路找过来。”

沈兰:“爷爷,你怎么来了?”

杜爷爷乐呵呵,“我来照顾孙媳妇的生意呀!”

沈兰选了两双适合杜爷爷穿的布鞋,“爷爷,您试试,哪能要您的钱,我送您。”

杜爷爷耸肩,宛如老顽童:“那可不行,我是带着任务来的。”

他掏出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字,沈兰接过一看,上面写着:男,43码,两双;男44码,三双;女,36码,三双……

沈兰疑惑:“这是……”

杜爷爷乐呵呵地,“是院子里的那些老邻居们,看你做的鞋子好,都托我来帮忙买。”

原来郑艳红表面嫌弃,回了自己院子,却没忍住秀自己儿媳妇做的鞋子,再有秦阿姨帮忙宣传,大院的人都知道沈兰的鞋子好看又穿着舒服。

杜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票子,有大团结,也有一元、两元的,或者一毛、两毛、五毛的,五块的仅有一张。

沈兰拿着单子,选好布鞋,剩下的布鞋立时少了一半。

边上还在选鞋子的顾客就急了,“这是干嘛,我还没选好,就收起来。”

沈兰解释,“这些是别人要了的。”

顾客不依不挠,“那也是我先来的,得我先选完吧?”

爷爷主动把装好的鞋子拿出来,乐呵呵地,“这位同志,你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你优先。”

顾客原本只想买一双的,这下一下子选了好几双,别人看着,也是几双几双的选。

老爷子看沈兰太忙,主动帮忙卖布鞋,沈兰过意不去,把小板凳递给他,“爷爷,您坐边上歇歇。哪能让您帮忙卖鞋。”

老爷子说了:“劳动致富,不丢脸。”

等到杜若歌来送饭的时候,惊喜地发现,鞋子几乎卖完了,还有爷爷要的布鞋没选好呢。爷爷要四十多双,只剩下了十来双。

沈兰领着爷爷去店里选,她还留了四百双。

正要收摊,又来了一个熟人,正是火车上帮他们做证的老同志。

老同志姓李,与爷爷也是熟人。沈兰送了一双鞋给他,并且坚决不收他的钱。

李老与爷爷十来年没见,再见面都有了老态。两人就聊起天来,爷爷要去沈兰的铺子看看,李老也跟着一起。

看到沈兰新租的铺子,李老笑着:“不知道你们来京市开铺子,我那也有房子呢。”

沈兰很感兴趣地问起李老的房子。

李老的房子是他的祖产,之前被没收,此次他回到京市,才返还给他。

他有两套房子,大的是个大四合院,里面住了近十户人家。小的四合院,也有十来间房。

李老的想法,是想把大的四合院卖了,小的留着自己住。

不过他也说了,大四合院的那些租户,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估计要卖出去也难。

四合院,沈兰眼睛都亮了。她是有想法在京市买房的,只是考虑到手上的钱不多,而且自己此次留的时间不长,才暂时搁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