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162)

作者:一枝春茶 阅读记录

杜蘅知道就算他能等得起,门外的百姓也快要等不起了。

翌日清晨他推门出去,准备带人去山上看看还有什么能吃的东西,街上的百姓扶老携幼突然争先恐后地朝着一个方向奔走过去。

杜蘅微微一怔,拉住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儿问道:“这位小哥,前面可是出了什么事?”

那小儿上下打量他一眼,实在没有将眼前这个面容清瘦、穿着粗布麻衣的青年人与新上任的县令联系起来。

他指着前面的一座棚屋,上气不接下气道:“那边……那边有几个活菩萨在施粥,去,……去晚了可就没了。”

说完便迫不及待地提着一双破布鞋跑了。

杜蘅跟着这群人过去一看,看到了几道熟悉的身影。

江澄一边埋头给几个妇孺发放窝头,一边指着后面排队的一群人道:“诶,我说,大家伙都有,不要往前挤了。老弱妇孺先到这边来,其余的人去另一侧。”

说完转头朝身旁的四喜道:“这来的人太多了,咱们动作快点。”

四喜苦笑着点头,一抬头见杜蘅站在乌泱泱的人群之外,有些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激动得朝江澄挥舞着饭勺道:“公子,是杜相公,是杜相公来啦!”

江澄闻言顺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果然就看见几个月不见的杜蘅站在不远处,只是杜大人此时身上穿着一件灰扑扑的旧衣裳,整儿个人瘦了一大圈,他都险些认不出。

“子澜啊,你来了。哈哈,我们本想做好事不留名的,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发现了。只是你这县令大人做得实在不怎么体面啊,怎么就……”

杜蘅感激地朝他笑了笑,听着江澄喋喋不休的抱怨“你都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么不容易啊……”,目光却已经绕过了这对主仆,落在了他们身后的草棚内。

她穿着一件宽宽大大的男子衣裳,一头青丝悉数裹在一条灰布巾内,腰间系着一条沾满了灶灰的围裙,一手搅动着锅里的粥,一手叉着腰同身后的两个妇人说话。

“黄婶,再发些面,多蒸几笼窝窝头吧,我怕待会儿不够。”

“兰姐,你先帮我看着锅里的火候,我再去抽些柴过来。”

她交代完事情,弯着腰从草棚里出来,一抬眸撞上一对熟悉的眼睛。

宋宁看着他微微凹陷的脸颊,喉间哽咽了一下,什么话都说不出口。

“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他望着她语气严厉地质问道。

津州贫瘠,一路上山高路远,如今又刚遭了灾,除去常年隐在山间的匪徒,连路上的流民也都饿得几乎丧失了理智,面对路过的商旅,但凡能够抢到一些东西,他们都可能会争得头破血流。

他在来的路上便亲眼见过因为争抢食物被残忍杀害、曝尸荒野的无辜路人。

宋宁被他严厉的语气噎了一下,顿时收起眼底的情绪,冷哼一声道:“杜大人不是说过,让我想去哪就去哪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江澄一边干活儿,一边竖着耳朵听夫妻两个说话,听到这里暗觉不妙,立刻笑嘻嘻地打着圆场道:“我说杜大人,你这个县令手底下总该管着几个人吧?我们从早上起站在这里施粥,这大半天了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你来都来了,别干看着啊,快去叫几个人来帮帮忙啊。”

杜蘅闻言回过神来,立刻回衙门安排手下人过来帮忙。

晚上杜蘅带着他们回了衙署。

江澄看着破破烂烂的县衙大门,几间房舍不是漏风就是漏雨,一脸同情地看向杜蘅道:“没想到津州这地方这么穷,你这个县官当得着实不易啊。”

杜蘅抱歉地朝他笑了笑,“城中也没什么好的客栈了,只能委屈你们暂且住下了。”

说着便带着他们进门,让老仆收拾了两间充作库房的屋子准备和属下先搬过去,把自己原先住的那间让给女眷们住,稍好的那间让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住。

黄婶和兰姐本是宋宁在来的路上救济的一对儿母女,她们早就听说了宋宁同这位杜大人的关系,说什么都不愿意住到主家的屋子里去,暗自搬了被褥去库房住。

宋宁看着杜大人那间就比其他屋子稍微宽敞那么一星半点的住处,也没再坚持。

她们都是吃过苦头的人,如今只要还有一口饭吃,头上有片瓦遮风挡雨就别无所求了。

宋宁将随身带来包袱放在床上,环视一周,看着他这屋子里过于简陋的陈设。

一个县令的居所除了一张硬邦邦的榉木床板,一个用来悬挂官袍的木椸,一只放着几部书,一个铜脸盆和一只水碗的瘸了腿的樟木箱子,连张桌子也没有。

她顿时有些眼眶发酸,看了一眼他身上穿着的粗布短褐,吸了吸鼻子道:“你从前的那些衣物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