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6)

作者:当归矣 阅读记录

姜冬月看母女俩一唱一和,说来说去就是不提西康村哪户人家,连喜事日子都不露,显然是瞅准了她好面子的毛病,专捡着痛处扎。

因为从前做新媳妇的时候,她就最受不了唐霞这种“啥事儿都瞒着你,当面恶心你,面上还笑嘻嘻的,你能把我怎么着?”的样子,每逢遇见必生闷气,有时候还跟唐墨吵架。

吵赢了哭一场,吵输了把唐墨揍一顿,也就这几年才好点儿,能把唐霞的屁话当耳旁风。

现在嘛,姜冬月辛苦奋斗三十年,早已经从河东跑到了河西,更不会把唐霞放在眼里。

“小霞,你要这么想呀,今天嫂子就得说你两句了。”姜冬月一边用竹夹子往塑料袋里拣油炸果子,一边笑吟吟开口,“结婚是大事儿,不能光看家底肥不肥,得看娶媳妇的心诚不诚,婆家人说理不说理。那高看你的,嫁进门怎么都好过,小气抠门的,再有钱也白搭,你说对不对?”

唐霞果然上套,得意道:“嫂子费心了,我婆家盖的可是红砖高房,三转一响也给置办呢。”

“那挺好的。”姜冬月把油炸果子放到秤盘上,状似随意道,“比你哥强多了。我嫁过来那会儿,家里光秃秃的连床像样被子都没有,成天吃粗粮,生了孩子也没人帮衬,全靠我一个人带着。你命好嫁个有钱婆家,想来不能让你吃糠咽菜,像嫂子这样受罪。”

唐霞:“呃我……”

看她张圆了嘴像条喘气的鱼,姜冬月立刻截断话头,学着她先前的模样笑眯眯道:“小霞,嫂子拿你当亲妹妹才说这些话的,你可别多心啊。你平常说话就直,肯定明白嫂子的好意,是吧?”

“……”

应不应都憋屈,唐霞登时涨红了脸。

她天生一张利嘴,从小到大经常跟人吵架,占理的时候少,不占理的时候多,能在外人面前混点儿名声,全靠“我说话直”、“拿你当自己人”两杆大旗。

万万想不到,今天居然被姜冬月反将一军,抢先挥着大旗把她嘴堵上了!

“咳。”赵大花用力抿住嘴,怕自己不小心笑出声来。

活该啊!

去年马秀兰想把唐霞说给她姥姥家的远房侄子,托人问了没成,就疑心是她说了啥,暗地里怀恨报复,没少找她爹娘告状。

今年唐霞刚定亲,就迫不及待上门显摆,送走三拨买东西的人了还在那儿叨叨叨叨,恨不得鼻孔仰到后脑勺。

要是没开这小卖铺,赵大花真想呸马秀兰一脸,婶子您说大话也得瞧瞧自己闺女啥模样啊,就唐霞那副婆婆嘴,嫁到谁家都是个搅家精,她凭什么把祸害送自己亲戚家!

“谁家过日子不是熬呀,”马秀兰见不得亲闺女吃亏,兜里摸出块橘子糖,打发小孙子边儿上玩去,横姜冬月一记白眼,“知足常乐,咱村里像老黑这么踏实肯干的可不多。叫我说呀,谁也不如我家老黑疼媳妇,亲娘都得靠后排呐。”

姜冬月稳稳接招,不气也不恼:“老黑会疼人,那都是你当妈的教得好。我们刚结婚的时候,他成天说你带着他改嫁不容易,他当儿子的吃点苦是应该。三岁上拾柴火,四岁上看孩子,五岁还没镰刀高就去荒地打草,支书大爷都说没见过这么点儿小孩从家里跑出来挣工分的。”

“这不,每年你给唐贵看孩子,养老粮食让唐老黑出,药铺里看病拿药挂他账上,零碎花销也没少拿,我都没说过半个字儿不是?”

姜冬月竹筒倒豆子,呼啦啦把唐家这点事抖搂出来,马秀兰那张脸越拉越长,脸色越来越黑。

她是死了前头丈夫改嫁到石桥村的,虽说不丢人,到底也不光彩。

可恨她拿捏儿媳妇习惯了,万万想不到姜冬月敢在小卖铺揭她的短,偏她前脚对着赵大花显摆了半天闺女的亲事,不想吵开了面子砸地上,只好讷讷道:“嗨呀,都是一家人,算那么清楚干啥?想当会计啊?”

马秀兰且能忍耐,唐霞头一次见亲妈吃瘪,还是从她素来看不起的大嫂手上,当即腾得站起来,小板凳都带倒了,高声粗气地道:“嫂子,你放心吧,我妈还有我呢,大哥不愿出钱养老我来养!结婚了我也得常回家,闺女不断娘家路,我跟我妈才是最亲的人!”

“哎哟你看这,咋还急眼了呢?” 赵大花看气氛不对,忙从案板边走出来打圆场,“你看这——”

“大花你忙着,不用出来。”姜冬月还是那副笑吟吟的模样,“我觉得小霞说得对。母女连心,天底下哪有结了婚把亲娘扔一边的道理?”

“我前几天感冒顾不上笑笑,奶奶照样顾不上,老黑就把孩子送她姥姥家了,那会儿我就想呀,到底亲妈才是最亲的人。小霞这话真是没说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