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3)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梅任行道:“大师兄你冷不丁一说话,真的怪吓人的。咳,你我皆习琴,她若是也习琴,多没意思啊!”又转向皎皎:“怎么样,还学琴吗?你可想好了,琴茧就是刚才那样磨出来的。”

皎皎憋回眼泪,可怜巴巴地摇了摇头。

梅任行道:“啧啧啧,古有叶公好龙,今有何姬好琴。”

皎皎握着自己的手指:“好吧。我可能确实是叶公好龙。”

梅任行笑道:“我逗你玩呢。”

顾生寒递去一方帕子。皎皎道谢接过,在指上围了一圈:“我就是想看看琴是什么样子的。之前你们每次都是去囚音林练,还直接把琴放在那里。”

梅任行道:“这不是怕扰民吗?而且背来背去怪麻烦的,直接放在那里,设个结界就好了。反正这种结界消耗又不大。”

皎皎道:“可是为什么会扰民啊?你不是说弹得很好吗?”

梅任行道:“那个…… 接着试别的乐器吧。”

皎皎点点头,又接连试了瑟、筝、箜篌、琵琶,然而除了联想到背过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及切实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外,并不是很喜欢它们的音色。至于为什么,自己也说不上来,大抵是觉得过于清亮。

见皎皎抛开弦乐,梅任行转头看向顾生寒:“不会是被我弄得对弦乐器留下阴影了吧?” 可接着看到她向锣、钹、鼓等打击乐器走去,想象了下她敲锣打鼓的样子,不禁以手扶额,正要出声表示不适合,却见皎皎越过了那些,停在了管乐器的区域。

皎皎试了笛,觉得太过嘹亮;试了埙,觉得太过幽戚;试筚篥,又觉得太过荒凉。埙和筚篥的感觉是对的,只是还不是最喜欢的音色。又见一洞箫,心中一动,便将玉牌合到其所在的石台。一曲罢,只觉萧肃渺远,哀而不伤。

顾生寒道:“是喜欢箫吗?”

皎皎点头:“嗯。本来我打算实在不行就在埙和筚篥里选一个了。”

梅任行拿过来看了看:“好,就它吧。师父琴箫皆通,正好可以教你,不用等师叔师伯们回来。行,我们走吧。”

三人退出阁外。好不容易等到灵印稳定,有了出入囚音林的资格,皎皎想去看一看,于是一行人便往储乐阁旁的囚音林而去。本以为里面会是青竹环绕,人居其中,独坐幽篁,弹琴长啸,却没想到这里竟是种满了槐树。只是深秋时节,唯余枝桠,纵然白日高悬,依旧难掩鬼气森森。而很应景的,槐树林中有一碑亭,牌匾上正是“黄泉”二字。碑上则是一首五言绝句:

黄泉先尔去,白骨不还乡。

生死寻常事,加餐勿断肠。

梅任行开口:“相传为祖师夫人临别所作,匆匆写就,之后便跳了虿盆,尸骨无返,果真是——白骨不还乡。”

皎皎觉得心漏了一拍:“虿盆……万蛇坑?”

梅任行道:“不错。自此之后,祖师便从各地移栽了许多槐树,又造了这个碑亭,命名黄泉,日复一日在这里弹他们初见时的曲子,希望能招来她的魂魄,可祖师夫人竟是连魂魄都不曾还乡。祖师思念成疾,终至病骨支离,三年后便离世了。碑后面便是祖师的绝笔。”

皎皎绕到碑后,果见一诗,亦是五言绝句:

君问平生事,青丝竟白头?

痴心人未待,明月上高楼。

皎皎心中隐隐作痛:“那祖师在真正的黄泉有找到他的妻子吗?”

梅任行摇头:“不知。”

“也许阁主知道。”

“我问过,可他没有告诉我。想来鬼并没有办法知道所有鬼的事,就像人没有办法知道所有人的事一样。”

“那祖师夫人为什么要跳虿盆啊?”

“相传是为平祸乱,以身相祭。也有传闻说是为情所伤,所以连魂魄都招不回来。”

“为情所伤?可是祖师夫人的绝笔,是希望祖师好好活着啊。”

“一个人可以用祝福的语气说‘你好好活着吧’,这当然是爱之不欲其死。但也可以用勿复相见的语气说‘你好好活着吧’,言下之意就是——我死得好好的,别来找我。”

皎皎正想反驳说祖师夫人劝祖师“加餐勿断肠”,忽然想起自己背过的“努力加餐饭”全句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而“努力加餐勿念妾”后面接的则是“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只好道:“好吧,不过我觉得祖师夫人应该是前者,不然这代价也太大了。比如我这样怕蛇的人,若只有一死才可以不复相见,绝不可能用跳蛇坑这样惨烈的方式。”

蛇…… 梅任行若有所思:“师兄,祖师夫人会不会是?”

顾生寒也想到了:“有可能。”

皎皎疑惑:“可能什么?”

二人这才想起当日皎皎并未看到画册,而向师父转述时也并未提及细节,所以她并不知晓画册内容。梅任行岔开话题:“没什么。你怕蛇?”

“是啊,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怕蛇,我弟弟就不怕。”

“大部分蛇都没有毒,不必怕。”

“天生的,我也控制不了。”

“无妨!有我们护着你呢。除了蛇,你还怕什么?”

“有点多。怕疼,怕黑,怕高,怕水,怕火,怕利器,怕蜘蛛,怕蝎子,怕蝙蝠,怕蟾蜍,怕……”

听着皎皎列举自己怕的东西,梅任行心想,怕的越多,便越不会主动靠近危险,而接触危险的时候,有人陪在身边,事事小心,便可保无虞。后来自己也仔细看了下她的掌纹,左右差不多,都是地纹颇短,且与人纹纠缠不清,只有天纹甚佳。不过手相之说虽然流传已久,却没有人说得出原理。

且不说相关并不代表因果,有时便连这相关也很可疑。如今可以解释、自己也知道的,似乎只有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比。凡是落在经验范畴的东西,终归还是要将那些玄而又玄的部分剔除干净,才能说服自己相信。而且师父也说过不必担心,所以皎皎还是很有可能福寿绵长的。那画册怪异,不过若说是给小孩子看图识物的,也能说得通。大概是那道人随手拿来、信口恐吓,乐见他人惶惶不可终日,毕竟在这世上,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并不算少。

“看不出来啊,还是个胆小鬼!不过我们就在山上,怕高?”

“我是怕高,但也没有那么夸张…… 只要不站在悬崖峭壁向下看就可以了。”

“那么有一个地方,估计你会去得比较费力。”

--------------------

第3章 第 3 章 琉璃为桥

================================

正是晌午,三人去无饥馆打了一份饭菜,由梅任行拎在手里。出来后,皎皎见又回到囚音林,不由满脸疑惑。梅任行解释道:“我们去师父闭关的地方,代师母送一次饭。但是去那里需要穿过囚音林。” 正说着,已行至崖边。

白日高悬,青冥浩荡,对面崖上隐约可见一座七层高楼,一道琉璃吊桥纵穿峡谷,连接两崖。百丈峭壁,枯山相对,谷底惊湍,飞沙决石。

皎皎只觉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我能不去吗?”

梅任行摸了摸她的头:“别怕,有我们在。况且总要告诉师父你选了什么吧。”

顾生寒接过她手里的箫:“走吧。”

梅任行将食盒换到左手,右手握住皎皎的手腕。

踏上琉璃桥,皎皎看了一眼脚下,忙将另一只手也伸了过去,紧紧抓住梅任行的手臂。抬头望天,只觉眩晕;低头看地,深渊回凝;平视向前,空中履冰;无可躲藏,战战兢兢。如果有一件比临深渊和履薄冰更恐怖的事情,那就是深渊之上履薄冰,若不是还顾忌着点形象,她现在一定是被拖在桥面上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