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不见月(25)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从前则天皇后在时,相王李旦住在长乐坊。他的宅邸修的轩阔,足足占了坊内一半面积。因他笃信佛教,登基后便将王府捐作佛寺,按照‘安国相王’的封号命名为安国寺,又将寺东大片土地划作禁苑,供皇室游猎之用。

就在杜有邻进入东宫的开元十三年,随着郯王、忠王、鄂王等相继成年,圣人忽然明旨不许皇子出京就藩,为免皇子争相兴建王府侵占城内土地,更下令将禁苑改建,各人分院居住,生活起居由宫闱局统一派出内侍宫女侍奉看管,更严格限制结交群臣。

这片地方,初名‘十王宅’,后名‘十六王宅’,如今已住了二十来位亲王。

皇子集中居住古往今来罕见,仅武周代唐时短暂发生过,是则天皇后监视控制李唐宗室的手段。当时位于东都洛阳的‘五王宅’居住着睿宗的五个儿子,也包括今日的圣人李隆基。

这种特别安排再度出现,长安城内议论纷纷。独杜有邻心底窃喜,暗道限制亲王涉政岂不就是独尊储君?

他翘首盼望李瑛出阁统领东宫,痛痛快快干一番事业,万万没想到,圣人再度出手,却是将李瑛留在兴庆宫居住,无事不可往来东宫。

如此以来,东宫属官无枝可依,无差可办,彻彻底底成了闲职。

身为李唐臣子,辅佐李唐社稷,起落自然受制于主君之手。满怀期待落空,杜有邻并不愤懑,他甚至庆幸适逢雄主在位,有能者大可以乘风而上,功垂千古。

圣人看重臣子的相貌,喜用文辞华丽之人。前者是杜有邻的长处,后者他可以练,可以学。十一年时光滔滔而过,中年的杜有邻风度翩翩,文采出众,绣口一吐便是锦绣文章。

可是他的仕途停滞不前,官职再也没有变化过。

上回韦氏当着杜有涯的面,说他‘身无寸进’,已经是客气。

准确的说,最近十年的杜有邻是每况愈下。今日的东宫,远远不及前朝,甚至则天皇后时的东宫。东宫三寺,家令寺、率更寺、仆寺皆形同虚设。甚至不少东宫属官背地里盼望朝廷撤销东宫编制,好把他们安顿到别的衙门去。

第11章 春深锁二乔,二

杜若思绪万千,久久不肯开口,杜有邻终于显出不耐烦的神色。

“已快五更了,你且睡一会儿,明日放假,老老实实在家待着罢。”

杜若依礼站起来垂目送阿耶离去,方赤足回到榻上。枕冷衾寒,自是辗转难眠,心头跑马灯似得闪过许多。

阿耶仕途不顺遂,总是长吁短叹,提起同僚有出路,屡屡露出艳羡之意。

至于阿娘,因笃信佛教,常道所谓父母儿女不过是今生缘分,不值一唏,待子女也冷淡。

相比之下,阿姐才是杜宅真正的家长,衣食住行样样亲力亲为,一手照看弟妹成长,给予许多关怀爱护。

头先以为阿姐性情软弱,才被阿耶死死将住无可奈何,非得旁人出头代为争取,没想到,医者医人不自医,原来自己也在阿耶盘算之内。

可笑的是,如今阿姐逃出生天,自己这局却难说了。

杜若越想越是气闷委屈,螺钿屏风、檀木床、精雕细刻的铜炉,样样都是富丽闲妆,与阿姐房中截然两样,阿耶多年来厚此薄彼,自己竟还以为他打的不过是结一门贵亲的主意。

何其愚蠢,何其天真?

阿娘说的果然不错,所谓满腹韬略,不过都是纸上文章罢了。

潮水样茫然无措的心绪中,承天门的击鼓声乍然响起,已是五更二点了。

这鼓,要足足三千声后才会停止呢,然后便是崭新的一日了。

次日清晨,杜蘅听说杜若又犯了浅眠的毛病,竟误了晨食,心下纳罕,吩咐房妈妈休熄了火,蒸笼里热着汤饼,回房又描了描眉眼,便走到东跨院来探望。

走到窗下正听见海桐的声音。

“今日柳家来行‘纳采’礼,娘子一早打发了荣喜他们洒水打扫,院中还摆了香案,供了瓜果,又盯着房妈妈预备招待,都忙了大半日了,如今正在中堂等着收礼呢。”

杜蘅耳根发热,略一思忖,掀起门帘便进了屋。

杜若还坐在榻上发怔,忽见阿姐进来,头上梳的流云髻,插着一对绿松石蜜蜡珊瑚的珠花,身上穿了十样锦折枝牡丹的薄缎小袄,下头配了一条细褶儿墨绿长裙,在阴沉沉的冬日里显得又鲜亮又青翠。

果然是正议亲的人,满身的喜气挡也挡不住。

杜若摁住满心酸楚,佯装无事强笑道,“该早起来向阿姐道喜的,不妨又睡过了头。”

她吩咐海桐。

“我口里没味。你去库房里找鱼骨、虾米,熬一小碗浓浓的汤汁,蒸个蛋羹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