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52)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杜若歌的身体已经变好了,沈兰不客气,棉布要了两匹,又要了一些适合做被套的布,都是镇上没有的。

沈兰帮人做被套后才发现,因为镇上供销社布料品种少,所以很多人拿来的布料就那么两三种。

沈兰自己做的被套,就与雪梅的“撞衫了”。而李娥的,又跟林婶家的一模一样。

这要是同时洗了晒出去,都分不清哪个被套是谁的。

要是不小心拿错了,那不就稀里糊涂用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沈兰并不想用别人的东西。她早就想弄些新的样式了。

午饭还是在国营饭店吃的,点了两个菜,都是荤菜。

吃完饭,两人去找老手艺人,戒指已经打好。戒子的款式很简单,中间宽,两边窄,宽的地方,刻了些花纹。

杜若歌拉过沈兰的手,帮她套上。戒指稍微大了点,老手艺人又帮他们调小了点。杜若歌的大小倒是正合适。

杜若歌有些心疼地看着沈兰:“委屈你,以后再给你买好的。”

沈兰伸出手,调整后的戒指大小合适,“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最有意义的。”

下午回镇上的车是两点开。沈兰拎着衣服先上,杜若歌抱着布料跟在后面,售票员提醒:“上车先打票,都往后面挤挤,还有人要上车。”

杜若歌抱的东西多,有人有意见,语气泛着酸。

“买这么多布,不要钱票呢?”

“现在的小年青,就是不会过日子,哪像我们。”

“镇上不是有布买吗?还特意从县城背回去!我可听说,县城的布料,比镇上的要贵!”

沈兰就说了,“其它县城的并不会贵,县里和镇里都有的那几种布料,县城还便宜那么几分。只是县城有些料子镇上没有,比较精贵。我是做裁缝的,这些布也不都是自己的,大部分都是别人托我买的。”

有人就说,“我一般就用大队的手工织布。”

沈兰立即跟对方攀谈起来,那人自豪地说他们大队有台织布机,织出来的布,虽然颜色不好看,但是自己大队的人要便宜,而且还不用布票。

边上的人都很是羡慕。

每年大队发的那些布票,仅够做裤衩用的,再多就没有了。遇上家里小子淘气的,就连裤衩都是补丁摞补丁。

如果哪个大队有织布机,那确实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沈兰一打听,那人离大福大队并不远,就是胜利大队的。

回去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两人穿着新衣服,又带回来许多布料,知道他们要结婚了,都跟他们道恭喜。

杜若歌的嘴要咧到耳后,“谢谢谢谢,到时请你们吃糖。”

六月初八,是“沈兰”的生日,十八岁,意味着,达到了结婚年龄。

生日当天,上次她还去了缝纫铺。

下午沈兰就跟着杜若歌去领了证,拿到结婚证的同时,两人领到两斤糖果票。沈兰自己又拿了两斤糖果票出来,去供销社买了四斤糖果。

只要是队上来的小孩子,每人都能分到两粒糖。

谢小强也来凑热闹:“沈兰姨,我可以有吗?”

对于谢小强,沈兰的印象还不错:“当然!”

她拿了糖给谢小强。

谢小强:“沈兰姨,你要幸福,我发现我奶奶老是说你坏话,你要小心她。”

这也算歪脖子树长出好苗子?沈兰挑眉,又把了一把糖给谢小强。

第42章 大好的日子

沈兰和杜若歌虽然扯了证, 但因为还没办喜酒,两人仍是分开住的。在农村,管你有没有结婚证, 别人不会看中, 但是你没办酒,那就是没结婚。

考虑到稻谷要成熟,马上要双抢, 沈兰和杜若歌也没有拖着,定在六月初十办喜酒。

桌椅条凳, 都是从相熟人的人家借来的, 甚至是锅碗瓢盆。

大福大队的碗,每一只都在碗底有个字,有些是林, 有些是胡, 有些是谢, 有些是沈……, 都是各家的姓。

杜若歌疑惑,问碗底刻上字有什么用,沈安莲告诉他,“农村人每家的碗都不多,遇上办喜事之类的, 碗就不够, 得从各家借, 到时碗混在一起, 就可以根据碗底的字判断哪个碗是哪家的了。”

杜若歌恍然大悟。他发现, 不仅是碗底刻了字, 就是桌子、凳子底下, 都用毛笔写了字。

杜若歌一口气买了十斤肉,准备了五个菜,一个辣椒炒肉,一个咸鸭蛋,三个小菜,也算是两荤三素,在大福村,算不错的伙食。此外,每一桌还用小碟子装个十几颗糖果,大概一人能分到两颗,这是别家办喜事没有的。

想想也对,结婚就两斤喜糖的指标,若不是他们自己还有糖果票,也经不起这么造。

杜若歌请了胡队长帮他们主持,胡队长的媳妇张赛兰帮他们接待客人。林婶就是他们的媒人,秋梨妈过来帮着倒茶水,姑姑沈安莲和姑父王老实,作为他们的长辈,管理各种物品,还要负责收礼。

至于掌勺的,有陈雪梅和李娥做饭,林叔烧火,又有几个表哥打下手,就够了。

至于沈文昌两口子和秦小娟,不好意思,他们没有长辈的样,沈兰也不准备把他们当长辈。

至此,诸事安排妥当,只有关于接亲怎么个章程,还有待商量。

胡大队长给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沈兰住出去,住姑姑家,或者就在大福大队找相熟人家住一晚,初十由杜若歌骑单车接回来。

沈兰看着杜若歌笑,“可是杜若歌不会骑单车……到时新娘子骑单车载着新郎官,会不会不好?”

杜若歌很懊恼,早知道做新郎官还得会骑单车,他就算是多摔几次,也得学会骑单车,他咬牙,“我推着你也行,也没有多远。”

好像也行,不过沈兰还是想看看第二个方案再决定。

方案二:“沈兰住家里,杜若歌自己过来。”

沈兰一下子没忍住:“噗嗤!”

方案二怎么这么像是杜若歌在入赘?

系统凑热闹:“启用方案二,可以获得两瓶灵肤水。”

沈兰低声告诉杜若歌,未了,她问:“哥哥,你不介意吧!”

这是沈兰第一次叫哥哥,杜若歌几乎没考虑:“灵肤水多难得,为了灵肤水,我也得不介意!”

沈兰和杜若歌一致说选择方案二。

大家若有所思,沈安莲却觉得很欣慰,杜知青连被人当成入赘的,也不介意,可见对沈兰的真心。

侄女过得幸福,她就放心了。

六月初十,是个大好的日子。每张门上面,都贴上了双喜字。大门外,是杜若歌亲手写的喜帘,每个房间前,也是红通通的对联。就是院门口,也给贴上了。

杜若歌还在大门口挂了两个大红灯笼,更是添了不少喜气,那是他请大队上的篾匠做的灯笼架,自己贴上红纸做成的。

梁婉一大早过来了,看着张灯结彩,很是羡慕:“也不知道顾哥哥什么时候能接受我!”

陈雪梅拎着篮子正要去菜园摘菜,听到这话很是一言难尽:敢情你把我当透明人呢。

想着这是沈兰的大喜日子,陈雪梅不想引战,只是冷冷瞪了她一眼,并没有跟她说话。

与照相那天一样,沈兰和杜若歌都是穿的军装。

这年代,能穿军装结婚,那是件让人很自豪的事。

福大队长安排他们敬了祖宗,就算是礼成。新娘子沈兰被送回房间,房间的床上放了两床新服子。很多与沈兰并不亲近的人,趁着来看新娘子的时侯,来看她的被子,有那憨厚的,甚至直接问沈兰能不能帮忙做。

林婶作为媒人,大部分时间都陪在沈兰面前,此时就挥挥手,“去去去!也不看看今天什么时候,要做被套,明天去缝纫铺找沈兰去。”

对方恍然大悟,林婶又拿出装着糖果的袋子,给大家发糖,从新房先发,然后是外面的宾客。

沈兰就是坐在新房的床上,坐着就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