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知青的乡下娇妻(87)

作者:果小苹 阅读记录

沈二柱跳了起来,“爸,这怎么行,我这拖把的活,也不知道稳不稳,这半个月是拿到了二十,万一下个月起,每个月只有几元了呢?让我每个月交十元,我去拿里找钱来交?”

沈大柱媳妇也不干,“爸,您就是偏心,二柱半个月就拿了二十,一个月就有四十,你只让他交十块,他还能剩下三十块哩!我跟大柱累死累活,一年也剩不了三十块。呜……呜呜,我的日子怎么这么苦呀!”

第67章 闹完又闹

自己媳妇嚎啕大哭, 沈大柱也扑过去,抱着媳妇跟着哭,“媳妇, 呜呜呜, 我们日子怎么这么难……”

沈二柱瞪大眼睛看着老大夫妻,他现在吃亏就吃亏在没有一个能哭的媳妇。

果然,如他所猜, 被儿媳妇哭得头痛的沈文昌大吼,“都别哭了, 这样吧, 二柱每个月赚的工钱,交六成到公中。这样对二柱来说,每个月都有剩。对大柱来说, 也不用眼红。”

大柱媳妇却仍不退让, “六成太少, 至少得八成。”

二柱气红了眼, “八成,你怎么不去抢!”

王秀如此时又当和事佬,“这样吧,咱们不说六成,也不说八成, 就七成。”

二柱答应了。

大柱媳妇也不哭了。

皆大欢喜。

沈文昌家是暂时没事了。大福大队的热闹却不止这一桩。

谢婶子带着谢有宁又去胡大队长家闹。

说胡大队长不公平, 大家都有钱赚, 独独把他们家漏下了。

谢婶子的招数与大柱媳妇如出一辙, 她一屁股坐地上, “大队长欺负人呀!我家老谢还没退呢, 就没人把我们家放在眼里了。要是我家老谢退了, 不得被生吞了。我们谢家是在大福大队过不下去了。”

胡大队长哼了哼,“老姐姐,您家老谢还是大队支书呢,我们说话可得讲道理。当初开会您是参加了的,是您自己不想要这个活。”

他拿出本子,在放弃书上面,还有谢婶子亲自按的手印。

看着胡大队长拿出来的证据,谢婶子可没那么容易打退堂鼓,“那还不是你欺负我没文化,你可没说过半个月就能赚三十六块钱。”

胡大队长的媳妇过来扶谢婶子,“老姐姐,您这话可错了。半个月前,我们自己都不会扎拖把,听说成德光扎一个拖把,就用了一天半。按这个速度,一个月也就最多赚十块钱。我们哪里敢打包票能赚多少。”

看热闹的林婶子也呵呵笑,“是呀是呀,我们还不是因为相信胡大队长,跟着胡大队长干,不像有些人家,生怕吃亏,觉得有好处的事就上,觉得没好处的事就躲!”

林婶的丈夫,半个月拿了十八块钱,林婶现在看胡大队长或者沈兰,都像是看财神爷。谁要说他们的坏话,她就跟谁急。

与林婶同样想法的显然不少,林婶的话说完,就有不少人附和。

“我们都可以作证,胡大队长是通知了大伙一起开的会,是你自己不肯接活的。”

罗大娘更是学起谢婶子的话:

“胡大队长,我要回去喂鸡了!”

“派两个?过来扎拖把,我家最近忙得狠!”

“要挖红薯、要种菜,都是事呢!”

她学谢婶子的口气,学得绘声绘色,邻居们啧啧,“你看,胡大队长还给你们家按两户算的,本来可以去两个,是你自己拒绝了。”

谢婶子肠子都悔青了,却强硬地不肯认错。

“那行,我现在了解了,把我家的两个加上吧!”

她那高高在上的语气,让大伙儿都拧了眉。弄得好像大伙求着她家来人一样。

事实上,大家巴不得她家一个不来,自己还能多赚点。

他们都看着胡大队长,等着胡大队长定夺。

胡大队长咳了咳:“剩下的一千个拖把,沈兰急着要,新加入的人没有人教。更何况,国有国法,队有队规,你们五家,是签过放弃书的,我现在不能让你们加入。”

眼看谢婶子又要往地上坐,胡大队长又说了,“不过……,这个月做两千个拖把只是暂时的,下个月是继续要,还是就这样没了,要等沈兰那边的消息。到时,沈兰如果还要拖把,剩下的五户可以派人加入。”

也就是说,剩下的五户现在想加入,是不可能了。

谢婶子看胡大队长态度强硬,又得了下个月就能加入的准信,这才肯起身。

谢婶子去胡大队长家闹的时候,沈兰正在做儿童四件套。布鞋已经凑了千双,普通的被套也有三十来套,就是儿童被套,雪梅做得少了,也就还差着。

成德光是个眼中有活的,看沈兰忙,就主动帮沈兰挑拣碎布,合适的布料,他还耐心地一个个给剪成合适大小的方块。

有了成德光的帮忙,沈兰快了很多。一个下午的时间,她就能完成两套。

雪梅啧啧称奇,她做一套儿童用的四件套,拣布料加上做,至少得两天,有时候顾景俞有空,帮她拣好布料,她也得一天半的时间。

沈兰呵呵:“熟能生巧,我就是比你多学了几年缝纫,手熟了些。”

雪梅却觉得是天赋,沈兰的年纪,比她还小点,缝纫机买回来,她还不会用,她也就比自己早了那么一两个月而已。

这次因为加上了拖把,沈兰把货分成了两次发过去。

第一批除了原来的,还有五百个拖把。

等到沈兰的儿童四件套做完,她又安排成德光去发了第二批货,这一次,拖把只发了三百个。

不知道是谁这么关注,留意到沈兰第二批货少发了一些拖把。第二批货发走的隔天上午,胡大队长找来裁缝铺,“沈兰,拖把的生意是不是不好,我怎么听说第二批货少发了。我们现在做的,要不要暂停?”

沈兰挑眉,“不用停。我留两百个,只是因为想留一些放到我师父在季城的店子里卖。如果不是后面的拖把还没做好,我也不会留一些。至于京市那边,没这么快呢,第一批货还在路上,要过段时间才知道。”

胡大队长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那行,不用停就行。那我走了,大家都等我消息呢。”

胡大队长又风风火火地走了。

学徒们却议论起来,关于拖把,各家都是有说不完的事。

跟着谢婶子退出的那三家,现在恨透了谢婶。其中李婶家,更是找上门说谢婶子害他们家。

李婶原本与秦小娟要好,靠着巴结秦小娟,秦小娟偶尔给张票什么的,日子过得挺好。自从沈文清没了工作,沈丽嫁人,秦小娟带着儿子跟过去,李婶在大福大队就没了依仗,平时都是夹起尾巴做人。

这一次,因为跟着谢婶做了错误决定,她家男人和儿子儿媳都埋怨她,她在家的日子很不好过。

她的日子越不好过,她就越恨谢婶子。

如果不是谢婶子退出,她肯定不会跟着退出,如果不退出,她家也能半个月赚二三十块。

那可是二三十块钱!

要知道,一斤大米,用了粮票,也就一毛三分八。

二三十块钱,那能买多少东西。她可以买布给三个小孙子一人做套新衣,甚至连小孙女也能做上一套,可以买上上百斤大米,天天吃白米饭,可以……

李婶子想得入魔,根本没想到,就算有钱,她没有票,照样是买不到这些东西的。

她们正聊着,却听到裁缝铺后面的大队部热闹起来。

“听声音,像是沈丽?”

“她什么时候回来的?”

“不知道呀。”

沈兰看她们一个个坐立不安,虽然人在这里,心显然不在了,想去看热闹,就挥挥手,“去吧,看完了快回来。”

学徒们立即叽叽喳喳地走了,只留下了胡艳。

沈兰问胡艳怎么不去,胡艳说她听到了“拖把”两个字,已经猜到了大概,就不去凑热闹了。

她还忙着呢。

沈兰也忙着。她现在手上的布票多,为了不浪费,她是隔几天就安排成德光去买布料回来。布料买回来,她要么自己做,要么分好布安排下去。以前雪梅还能搭把手,现在雪梅也是忙着看书。

同类小说推荐: